柏齋集十一卷 > 附錄 <<

       醫學管見一卷(通行本)
       明何瑭撰瑭號柏齋懷慶人宏治壬戌進士官至南京右副都御史諡文定事迹具明史儒林傳是書凡二十二篇自記謂因讀素問及玉機微義二書而作其說皆主於大補大攻非中和之道其第十九篇論久病元氣太虚病氣太盛當以毒藥攻之尤不可訓其論金石藥一條則名言也(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醫家類存目)
       柏齋三書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何瑭撰瑭有醫學管見已著錄是書一爲陰陽管見一爲樂律管見一爲儒學管見大都好爲異說以自高如論陰陽則以周子相生之說爲不可信於張子正蒙邵子經世諸書皆排詆其失論樂律則以蔡元定律呂新書爲不可行并譏禮經之樂記爲過當而失實論儒學則以朱子爲欠明切而眞德秀大學衍義於大學之道實亦不知皆所謂一知半解也未有崔銑跋銑學頗醇正而極稱所論之超卓殊不可解(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
       柏齋集十一卷(河南巡撫採進本)
       明何瑭撰瑭有醫學管見已著錄瑭篤行勵志其論學一以格致爲宗集中送湛若水序謂甘泉以存心爲主予以格物致知爲先非存心固無以爲格致之本物格知至則心之體用益備其生平得力在此故當時東南學者多宗王守仁良知之說而瑭獨以躬行爲本不以講學自名然論其篤實乃在講學諸家上至如均徭均糧論兵諸篇究心世務皆能深中時弊尤非空談三代迂疎無用者比雖其文體朴質不斤斤於格律法度之間而有體有用不支不蔓與雕章繪句之學固又當別論矣集凡文十卷詩一卷爲嘉靖已酉鄭王所刻鄭世子載堉卽瑭之甥其律數之學皆受之於瑭者也(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
       何瑭字粹夫懷慶衛籍武陟人為諸生即有志聖賢之學弘治辛酉鄉試第一壬戍登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正德初逆瑾竊政一日贈諸翰林川扇有入而跪見者瑭獨長揖瑾怒不以贈受贈者復拜謝瑭正色曰何僕僕也瑾大怒詰其姓名瑭直前應曰編修何瑭瑾愈怒娭笑曰翰林貴人也欲害之瑭遂累疏乞歸瑾誅召還擢修撰以直經筵觸犯忌諱調開州同知晉東昌府同知乞歸隱居南村四方從學甚衆嘉靖改元起授浙江提學副使敦本尚實士氣丕變未幾晉南京太常卿歷工戶禮三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致仕家居與關中呂柟儀封王廷相靈寶許誥諸人簡札往來究辯經書性命之旨行已教人切近精實時以比之聖門由賜瑭性潔氣剛涵養和粹雖世局變推而獨不受染臨事毅然不可奪難進易退有高世之節門人請梓文録曰聖賢之道昭在六籍如日星後學愧不能知而行之自宋以來儒者之論方苦太多此吾之所深懼也卒贈禮部尚書諡文定所著有栢齋集十二卷儒學管見隂陽律呂管見行於世(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河南通志卷六十一)
       何文定瑭  (清)孫奇逢 撰
       (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總錄之屬•中州人物考卷一)
       瑭字粹夫河内人弘治辛酉鄉試第一壬戌進士由庶吉士歷官禮部侍郎贈禮部尚書諡文定學者稱為栢齋先生生而端凝不事嬉戱人謂為癡兒七歲時入郡城見家有彌勒佛塑像乃抗言請去之人皆大駭十九以聖賢之學自勵嘗聞許文正薛文清一言一行或得其遺書則欣然忘寢食官庶吉士閣試克已復禮為仁論有曰仁者人也禮則人之元氣而已則見侵于風寒暑濕者也人能無為邪氣所勝則元氣復元氣復而其人成矣識者謂與伊川顔子所好何學論同逆瑾煽虐一日贈川扇于諸翰林有入而跪見者瑭獨長揖瑾怒不以贈受贈者復跪謝瑭正色曰何跪而又跪也瑾大怒詰其姓名前對曰脩撰何瑭知必不為瑾所容乃累疏致仕後瑾誅復原職以經筵觸犯忌諱謫同知開州脩黄陵崗堤岸成晉東昌府同知即乞歸肅王嗣位起提學山西以父憂不果再起提學浙江敦本尚實士風丕變未幾晉南京太常少卿與湛甘泉郭杏東脩明古大學之法學者翕然宗之歷工戶禮三部侍郎晉掌南京都察院事竟不就是時南有王姚江北有許函谷皆以道學名于時瑭獨默如日事二親供菽水率子姪後進以脩孝弟忠信非義一介必嚴兩執親喪皆哀毁瀕死數四若不能更生門人請梓文録曰聖賢之道昭在六籍如日星後學愧不能知而行之自宋以來儒者之論方苦太多此吾之所懼也家居十餘年薦二十餘疏嘉靖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夜半有星隕于郡城西流光如書是夜疾革年七十歲有栢齋集十二卷行于世
       野史氏曰公生平不屈逆瑾進退有道以德行自負耻列文學科其詩不必法唐文不必法漢議論彷彿宋儒殆庶幾乎躬行君子也不事著述且不欲梓其文録謂自宋以來儒者之論方苦太多吾之所深懼也斯眞見道之言與說者謂當以顔閔無所著作想像先王闇然自脩絶去表暴為名之意此近裏著已之儒也
       何瑭  (清)沈佳 撰
       (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總錄之屬•明儒言行錄卷七)
       字粹夫河南懷慶人弘治壬戌進士仕至南京右都御史
       公授編修不泛交不入權門讀書窮理衣布食蔬雖盥櫛必整飭而朝參無爽期齋祀則盡慎搢紳重之與修孝宗實録成陞修撰
       逆瑾用事公惟長揖瑾惡之問為誰對曰河南何瑭是時翰林惟公與崔銑不屈公謂銑曰吾兩人不可易節銑曰銑安義命久矣瑾欲中傷公知不免遂乞休歸瑾敗始命復職辛未四方流賊起公上言袪賊三事時論韙之癸酉公於經筵直言進諫上為改容數日遂調外同知開州為三審法以平徭役為分程法以築河堤民親戴之轉東昌郡丞乞休歸居城南别業八年杜門郤掃不接外事御史毛鳳詔薦公敦朴正大足以厚士風亷静忠貞足以勵貪懦王廷相薦公道純行修通逹世務與之咨論政事據經按史檢括參合不迂不執卓有劑量且於天下之物淡然無欲自一身外視之漠然雖衣裳冠履不事藻飾即此一行可滌清濁俗砥勵貪鄙况所學足禆治理乎公孝友端潔其於貨利若將浼焉家居讀書不間寒暑與關中呂涇野諸人究辨經書性命之學四方從學者衆公以大學條領立為訓格究解經旨常曰汝輩但務此涵養則工夫自裕所著有隂陽律呂管見大要以繫辭動静有常虞廷依永和聲為正有均役均糧二論儒學管見醫學管見家譜家訓諸書(名臣録)
       公慷慨有大節為浙江提學興人材培士氣一意秉直道而行有所矯拂於時不顧也嘗按部至紹興從舟中望見某氏宅鉅甚問曰此屬誰家治何賈而能為大室若是衆曰此宦宅也公曰宦則安能然為驚異者久之乃去其子從外傅受業於廨署傅見其冠敝諷使易之數日勿易也因問之故答曰母言家大人都藝於外不敢私用財耳化行壼内又如是(杭州府誌)
       武宗登極公上疏曰臣以菲薄待罪使官伏觀内外百官各有職守而史官獨若無所事者朝參之餘退安私室於國政分毫無補益月受俸錢日支廩給難逃尸素之譏每念及此不勝惶愧臣考古者王朝列國皆有史官掌記時事我祖宗設修撰編修檢討俾司紀録法古意也按太祖時劉基條答天象之問上悉以付史館太宗時王直以庶子兼起居注凡聖政聖訓之當書者皆録之以備纂述史官之職在國初猶未失也方今政治雖新伏望遵祖宗所已行修史職於久廢敇令修撰編修檢討番直史館凡陛下之起居臣工之論列大政事之因革弛張大臣僚之升降拜罷皆令即時紀録止據事直言不須立論褒貶仍於紙尾書某官某人記藏之匱櫝以待纂述史職既修國典斯備上則聖君賢臣嘉謀嘉猷不至有所遺落下則憸夫小人懼遺萬世之譏亦有所懲戒不敢縱恣為惡公則明朝廷無虚設之官私則使人臣免素餐之愧事體甚便或謂館閣之地所以儲養異才不必責以職守臣竊謂養才之道當使之周知天下之務方可以備天下之用今用人於國家政事初不聞知雖欲練習其道無由若令史館供職庶因紀録之間得練習政事之體他日任用不至踈脱是於修職之中實寓養才之意上命所司知之(國朝名臣言行録)
       公提學浙江丰采凝重威望凜然人不敢干以私至遇諸生恩意優厚如家人父子培養士氣使得以正身遠罪或有株連保覆甚備僚長諷之曰士習澆漓此殆可以法馭難以恩結也公曰彼非吾子弟耶奈何以徒隷遇之若蕩節踰檢吾有法在耳多士感其德化相戒無敢犯有司者(名宦錄)
       公行已教人切近精實呂柟以比之聖門由賜未冠博通經史至忘盥櫛既為諸生即有志聖賢之學曰許文正薛文清二先生世未遠而居甚近忘所師法學其謂何
       睦■〈木挈〉傳公曰何公守身之潔一介不取蹈道之堅百折不回聖門所為獧者也
       崔后渠與公書曰别公十年學無一成但此心不敢有愧於冥冥耳世道日非人為榮利所迷能自立者殊鮮如公之立而不挫何可得耶
       公篤遵古誼雖世局變推而公不受染逆瑾熾威羣僚入見有跪禮公獨挺乎自立瑾大恚然止奪公官後起督浙學尋致仕
       張羅峰當國甚器重之舉翊聖治期大用之始入京相晤輒面數張十三愆衆為愕然(國琛集)
       遷南京太常少卿時湛甘泉為祭酒郭杏東為司業先生力與修明古太學之法贈杏東有言曰古之君子何為而學也則當務之急固在身如何而修家如何而齊國如何而治天下如何而平細而言語威儀大而禮樂刑政此物之當格而不可後焉者也博學而審問慎思而明辨焉一旦卓有定見則所謂物格而知至矣由是而發之以誠主之以正然而身不修家不齊未之有也大學之道如是而已矣至究其本原為性命形於著述為文章固非二道特其緩急先後各有次第不可紊耳今之君子不察乎此刻意詩文則曰立言不朽此豪傑之所以名當時而傳後世也留心性命則曰無極二五窮神知化此大儒之所以繼往聖而開來學也至有偽起復捷徑之學者則又曰理出於心存則萬理備吾道一貫此聖人之極致也奚事外求噫為是論者皆天下毫傑之士也吾豈敢謂其不然哉特恐其修齊治平之道反有所略則所學非所用所用非所學於古人之道不免差矣又贈兵侍陳公序曰古稱才難全才尤不易得唐虞之際命官九人固皆極天下之選也然而典禮典樂掌教掌刑皆久于其職有終身不易者豈非以其才性各有所長職業各有所習兼全之難故也至於内總百揆出總六師土地山澤無所不掌惟禹益為然全才之不易得如此近日當道用人司錢糓者未久復改之典刑獄職風紀者未久復改之司民牧計資遇缺而遷初不問其所長所習無乃以全才待天下士子其意良厚矣所慮全才不可多得用違其長則王良操弧后羿執轡非惟無成且以敗事是故不可不深長思也
       是時南有陽明北有函谷(靈寶許氏誥)以理學鳴天下而先生默如獨與關中呂涇野儀封王迋相書問印證日事二親躬營菽水率其家之子姓及鄉閭後生以修孝弟忠信非其義一介不取予瘠田茅屋取足優游兩執親喪皆哀毁瀕死居常非涉日用躬行者絶不形於言
       門人有問太極隂陽之說者曰只以伏羲八卦横圖竪而觀之則易之所謂太極動静之所謂有常更易簡可見而周子可無事於圖矣有問律呂之說者曰只以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十二字而驗今俗樂之詞曲及唱詞曲時必吹竹彈絲相應與夫宫尺上工合四為板眼之遺法以求之至明白可見而蔡氏可無事於新書矣問一貫約禮曰儒者未得游夏之十一而議論即過顔曾以聖賢心法為初學口耳此道聽塗說之最可惡者
       門人婁樞王西星請梓文集先生曰聖賢之道昭在六籍如日星後學愧不能知而行之自宋以來儒者之論方苦太多此吾之所深懼也故惟均役糧二論家譜家訓二篇儒學醫學管見有切世務者門人得裒集之
       或謂先生真可謂銖視軒冕塵視金玉先生曰此後世儒者輕世傲物之論也金玉自是金玉如何塵視得軒冕自是軒冕如何銖視得此何異於老莊芻狗飄瓦門人曰如是孔子何以謂富貴如浮雲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浮在不義不在富貴也
       為南工部右侍郎奏革神帛堂各宫監機戶夫匠料銀歲省以數萬訃歷改工戶禮三部再以病乞歸又晉南院右都御史掌院事懇辭不就歸家居十餘年薦楊二十餘疏不出嘉靖癸卯九月夜半有星隕於郡城西流光如晝是夜卒年七十賜祭葬隆慶初用科臣張鹵疏補謚文定贈尚書學者稱栢軒先生
       何瑭
       塘字粹夫懷慶衛人弘治壬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轉修撰謫開州同知稍遷東昌府同知陞山西提學副使改松江擢南太常寺少卿署翰林院事歷工部右侍郎改戶部復改禮部陞南京右都御史贈工部尚書諡文定有柏齋集
       (詩話文定講學兼明禮儀樂律其撰許魯齋祠堂碑稱魯齋以躬行為急而不徒事乎語言文字之間道以致用為先而不徒極乎性命之奥且言近世之士有志乎聖賢之道必留心性命至于修齊治平之方義利取舍之分多忽而不省夫性與天道夫子罕言而四教之施必以文行忠信則其先者可知已持論甚篤實詩特其餘事然如九日和韻從肺腑中流出此等作無論字句之工不工也)(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明詩綜卷三十三)
       何瑭 [明](公元一四七四年至一五四三年)字粹夫,号柏斋,怀庆(一作武陟)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年七十岁。笃行励志。中弘治进士。初为翰林修撰,以不屈刘瑾,出为开州同知。历工、戶、礼三部侍郎,进南京右都御史。卒,谥文定。瑭文体朴质,不斤斤于格律。撰有柏斋集十一卷,又有医学管见、柏斋三书(均四库总目)等。亦善散曲,有柏斋何先生乐府一卷,有明刊本传于世。
       何瑭
       何瑭(1474-1543年),明河内县城内人。字粹夫,号柏斋,又号虚舟,世称柏斋先生,官至南京右都御史。
       何瑭出身于官宦世家,其高祖何忠一,明初从戎,北定中原后,遂编怀庆卫籍,擢红旗头目、屯田武陟千秋乡之头铺营。曾祖贵、祖父滨,束力 封寿官。其父何森质直不华,赠工部侍郎。成化十年 (1474年),何瑭出生于武陟小何井,次年迁居何家营。
       成化十六年(1480年)年仅7岁的何瑭随家迁入怀 庆府城内(今沁阳市城关镇)。他自幼聪颖好学,才华出众,7岁见家有佛像,抗言请去之。12岁补为诸 生,15岁入河内县学,通诸经史与薛王宣 、许衡之书。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河南乡试第一,次年会试中进士为庶吉士。
       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翰林院编修,主撰《孝宗实录》。正德四年(1509年),升任修撰,奉旨教诸中官修史著作。
       正德六年(1511年),何瑭进谏,要求禁贪墨以吏治,严纪律以振军 威,治财有以固邦本。朝廷不纳,复又有本兵语五篇,投内阁亦未采。于是,何瑭便以明君者应勤政爱 民,慎理朝事的道理和以帝舜纳大禹治邦之道赢得天下太平的故事于经筵直谏皇上。
       正德帝听了,拒谏饰非,數日后,以忤旨之罪,將何瑭调出京,改谪直隶大名府开州同知。何瑭任职开州期间,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九均法,使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加上又一连审理几桩冤案,特别是处决清丰县令之子、绰号“净街虎”的高攀和身先士卒分程修堤治河,使开州社会安定,五谷丰登,百姓莫不拍手称快。
       正德十年(1515年),何瑭升任东昌府同知。东昌府是个统辖18个州县的大府,路当 南北要冲,庵室豢养的狗腿到处横行霸道,贪官污吏和恶霸仗势渔肉百姓。何瑭上任后,明查暗访,为民解忧。一是翻阅案件,发现強抢民女、凶杀无辜的花花公子汤兴,尚逍遥法外,随命捕快將其逮捕入狱。经过审讯,汤兴供认不讳,遂將罪犯处决,为地方除了一害。这却惹恼了汤兴之父、定州知州汤元中,他处处设障,暗箭中伤,陷害何瑭。再加上正德皇帝整日贪恋酒色,不理朝政,以及权奸当道,国事日非,何瑭不愿为昏君效力,也不愿同贪官同流合污,于是便向皇上一连写了两次《患病不能供职,乞恩放归田里事》的辞官奏疏,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辞官返乡。
       正德十六年的(1521),武宗驾崩,世宗登基,改号嘉靖,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扶助下,改革武宗 时的一些弊政,起用武宗时因上疏言事而被罢撤、拘禁的官员。
       嘉靖元年(1522年),退归林下达四年 之久的何瑭,被世宗重新起用,任命为山西提学副使,因家父病逝,在家丁忧,未曾赴任。
       嘉靖二年 (1523年),改任浙江提学副使,掌省、府、州、县教育行政。是年,正是乡试之年,一贯办事认真,憎恶弊端的何瑭,不光看名次,就连卷纸都要份份过目,从中发现有人作弊,便召集同考官,进行追查,查清后给予严厉的惩处,考生们无不交口称赞。
       嘉靖三年(1524年),保瑭升任太常寺少卿,他与湛若水 明太子法。
       四年(1525年)升任太常寺正卿,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
       五年(1526年) 任南京翰林院学士,掌谕旨文告。次年任南京工部右侍郎,行尚书事。
       七年(1528年)改任北京工部右 侍郎,至京改戶部右侍郎,掌戶籍、田亩、货币、税赋、官员俸禄。他与梁俭罨同心辅政,而建议草奏 多出自何瑭。
       八年(1529年)改任礼啊右侍郎、御史,掌典礼、祭祀、科举考试、外交等。后以直道与 当道不合,便称疾引退,被御史毛凤诏、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举荐遂改任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事。
       十年(1531年)何瑭告老还乡后,成立“景贤书院”,设馆讲学,著书立说,常常是青灯黄卷,夜深忘倦, 把全身精力放在研究历学、算学、律学和著书教徒上,著有《阴阳管见》、《乐律管见》、《医学管 见》、《儒学管见》、《兵论》、《均瑶、均粮》等书籍,培养出不少有成就的人才。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九月十三日,何瑭病故家乡,终年70岁,葬于怀庆府城南门外何家祖茔。
       隆庆二年(1568年),追封何瑭为礼部尚书,谥“文定”。
       历代焦作名人存书版本录(何瑭)
       何瑭(1474~1543),字粹夫,号柏斋。明怀庆(治所在沁阳,辖境内相当今河南修武、武陟以西,黄河以北地区)人。
       《阴阳管见》 一卷 (明)何瑭撰 百陵学山 学海类编 子类 (道光本、影道光本)影元明善本丛书十种 百陵学山
       《阴阳管见》 一卷 (明)何瑭撰 明世学山(明嘉靖三十二年郑榟刻本)百陵学山(明万历刻本)学海类编(清曹溶编 清陶越增订 清道光十一年晁氏活字印本)
       《柏斋集》十一卷(明)何瑭撰 四库全书 集部
       《何文定公柏斋文集》 十卷(明)何瑭撰 续中州明贤文表
       《何粹夫集》(明)何瑭撰 广理学备考 第五函
       《何文定公文集》十一卷(明)何瑭撰 明万历刻本 四册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七)今存北京大学图书馆
       《柏斋先生乐府》一卷(明)何瑭撰 饮虹簃所刻曲
       《柏斋文集》十卷(明)何瑭撰 明刻本 四册 今存北京图书馆
       《柏斋三书》三卷(明)何瑭撰 四库全书 子部杂家类存目
       《医学管见》一卷(明)何瑭撰 四库全书 子部医家类存书
       《正德(怀庆府志)》 十二卷(明)何瑭撰 明正德十一年刻本 抄本 今存上海图书馆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