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原 > 易原 卷七 <<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原卷七
           宋 程大昌 撰
  孔穎達揲圖孔之揲法不與易應今用/其説為圖貴其誤易也
   第一大揲係用右手數左蓍扐一掛一當共為
   二
孔氏謂此左蓍揲竟便為第一大揲則其乖誤之由也
今取其誤揲者立圖以正其失而策扐多少不可預定
[007-1b]
則遂因前純乾一爻之策以立凡例例立而他爻悉可
𩔖推矣孔之説固不能知乾爻當時之策姑借乾之扐
策為言免辭費耳
    寘扐
    掛一 係第一大揲故有掛
    不為扐之蓍十十/十十七凡四十七
   第二大揲係用左手數右蓍无掛其右扐為三
   正名三扐
[007-2a]
    扐  右手餘三/ 无掛
    不為扐之蓍  十十/十十四 凡四十四
[007-3a]


[007-4a]
右按正義概叙數扐出策之例曰易十八變而成卦者
每一爻有三變其謂三變者明列第一揲第二揲第三
揲而總之以為三變也此其所記三變與易合矣而所
從識變則誤也其言曰既分天地天于左手地于右手
乃四四數天之數是為一揲則是用右手數左者便名
之以為第一大揲也又曰以四四數地之數又為一揲
則是以左手數右遂為第二大揲也夫左右手交揲者
既已命為兩揲猶當更出一揲乃可應三變之數則遂
[007-4b]
&KR0192然礙誤推衍不行今别出于後
[007-5a]


[007-6a]
孔氏既命兩小揲為兩變矣則所闕者第三變耳又以
四十四蓍分二數之暨其左揲所扐又復為二則三大
揲皆足而三變已竟巳可畫之為爻矣而其右握半蓍
尚未經揲也爻巳成而蓍無所寘其𫝑遂當棄而不用
矣夫惟以蓍出卦而蓍不盡用遂有棄者此其為誤不
待他辨矣則安可循其法以求通乎易也
[007-7a]
   畢中和法三指皆銜一小指併掛三竒
按畢中和法誤全在于祖襲孔氏而已孔氏以三小揲
為三大揲則是指一大揲而半者遽云三變已足也夫
惟論揲既失其本故其推衍輙皆礙泥而畢氏又以其
三小揲所出之扐分列三指又三扐皆出掛一則又因
誤増誤也
[007-8a]
  揲蓍説
   一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
     以𧰼兩
兩兩儀也兩儀者天地也數之五十者既虛其一以𧰼
太極遂以四十九蓍分左右手對握之是從虚一之後
分以為二如太極生兩儀然也
   二 掛一以𧰼三
從左握取一蓍掛之左手指間故曰掛一也三者三才
[007-8b]
也所掛之一與左右握而三者象兩儀之大而人參其
間也故易之未重也乾坤之爻皆三其畫而與天地人
相應正本此也
   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揲者猶數上/聲也自數扐數策悉皆積四數之故曰揲四
詳見兩儀/生四𧰼論
   四 歸竒于扐
竒者所掛之一也既左右數而得其扐矣則取掛指竒
[007-9a]
蓍混已扐者而别寘一所是謂歸竒于扐也
   五 揲四出扐
四十九蓍既分兩手先以右手數左蓍而疊四計之至
全四已盡其有餘數或一或二或三皆謂之扐也全四
盡矣而最後一揲猶是全四亦當為扐也故扐者盈四
之外所餘之數也得此餘數則遂别而置之矣已又以
左手而數右蓍其當揲當餘悉如左法其有餘扐則亦
皆左扐同寘一所仍以掛一合諸此之左右兩扐直待
[007-9b]
三大揲俱竟乃始取夫不嘗為扐為掛者而數以為策
此揲法凡最也若其所從為揲則大小有異矣左之數
右右之數左則兩手交揲之揲也每左右交揲既竟乃
始見扐凡三去其扐而其存者乃始為策策見而後三
變皆足三變足而一爻成其在十八變中則此之三變
始得畫為一爻也故左右交揲凡六周徧而為生爻之
揲者始三也此二者語複而難明孔穎達坐此致誤予
故别其分際而異其名稱凡曰小揲者皆左右交揲之
[007-10a]
謂也曰大揲者總兩小揲之成以為一揲也此之一大
揲葢十八變中之一變也用此致别庶其不雜也
   六 扐
扐者數之餘也古扐亦為阞考工記輪人以轂圍之阞
捎其數鄭氏曰阞三分之一也扐又為仂王制曰祭用
數之仂鄭氏釋之曰算今年一嵗經用之數用其什一
也扐之為泐考工記曰石有時以泐鄭司農釋之曰讀
如易記蓍之扐太元則遂直書為艻范望釋之曰今之
[007-10b]
數十取出一名以為艻葢以識之也合古語考之則泐
扐仂艻也者皆以為餘義也至唐人始謂蓍之銜指者
為扐故畢中和又有第一指第二指第三指法也張載
程頤不安其説而皆本太元之語以扐為餘今㑹古語
以求經指而皆與之合則張程之説信而畢氏誤也夫
古謂餘數為扐以其分合皆屬人手故字亦從手不必
掛諸指間乃始為扐也繫辭言歸竒於扐是竒與扐明
為二事矣又言再扐而後掛則扐與掛亦二事也孔穎
[007-11a]
達正義以左右兩手之餘為扐復為竒為四揲之餘則
是竒與扐當合為一而易語何縁兩出也粗按粗疑/祖之訛
言之已知張程二子説經有指矣
   七 張程始正唐人以扐為策之誤
自唐以前孔穎達畢中和皆誤以扐為策又以䇿為餘
皆失之也至張程出乃始正之此兩論者不必他辨也
乾之二百一十六策者夫子固已名之為策矣而此之
二百一十六策者乃其積六爻所得而㑹言之也一爻
[007-11b]
三十六故六爻二百一十六則張程以見存之蓍為策
其語正與夫子合矣若孔畢之論則誤也十八揲者當
有六掛六掛自為六蓍矣而夫子嘗言歸竒於扐以𧰼
閏也若果以扐為策則二百十六策之上當更増六掛
之六蓍也是其策當為二百三十有二也此數也可數
焉而知也則孔畢之言不合易甚明也
   八 五嵗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天度多于日躔故嵗嵗常有餘度大率首尾五嵗則置
[007-12a]
再閏以受之所謂歸餘于終者也蓍之總數猶天之有
度也故其掛一之一與夫既揲之扐皆溢出策數之外
正如日躔不盡天度而積餘以成其閏也故五嵗再閏
者舉其凡也載考古厯大抵前閏後閏多以三十二月
而離立相望也假如第一閏在甲年七月則第二閏在
丁年二月第三閏在已年十月第四閏在壬年六月雖
數疏不皆如此之齊姑舉四閏而率其大致則三年間
常以一年遇閏兩年無閏故蓍之三大揲而才用一掛
[007-12b]
者固倣此為𧰼也初年遇閏者第一大揲有掛者也&KR0071
乎閏之兩年而皆無閏者則第二第三大揲有扐無掛
者也夫聖既用掛一識閏矣猶恐夫人之未察也則又
從而詳之曰五嵗再閏故再扐而後掛者見前之歸竒
𧰼閏者第一大揲之掛也後之再扐而後掛者必待夫
有扐無掛者率至於再而後始復有掛也通前後言之
是大三揲皆周而第四大揲乃始再掛也凡掛皆一而
一即竒也竒之𧰼即閏也此聖人借閏記掛之詳也
[007-13a]
   九 三大揲出扐掛一歸竒出策成爻之序
凡左右交揲也徧在十八變中姑名一變在三大揲中
則名第一大揲也自此更有兩大揲乃成一爻方其三
大揲之已時一欲再也凡嘗記扐之蓍自存一處不入
第二小揲數内也第二大揲既已見扐其記扐之蓍亦
不入第三小揲數内也須三大揲皆竟其見存之蓍不
嘗為扐者隨多少數之一蓍即為一策至此而後方名
策數也凡三小揲者其分揲記餘或左或右或先或後
[007-13b]
皆同一法惟第二大揲第三大揲悉不掛是為異耳其
曰再扐而後掛言歸竒之後兩經記扐乃始再有一掛
故凡其當掛者是皆三大揲中第一大揲也三大揲中
後兩大揲皆不當掛一也諸家或有書掛為卦者下文
十八變成卦始為爻卦而此之掛一與夫再扐而後掛
皆取銜諸指間以為之義也則當再扐而掛之時未遽
及乎成卦也是凡書掛者卦者皆誤也
   十 凖策畫爻
[007-14a]
枚數事物是謂數得數而記之以蓍是之謂策諸家多
雜揉其名則經指全失矣名既亂則實因以紊不可不
辨正之也天地之五十五河圖之四十五大衍之五十
蓍之四十九皆謂之數不得為策也蓍既揲盡去其竒
與扐者不以為數而數其蓍之不為竒扐者是名策數
也易曰乾策若干坤策若干是也竒扐與策常以多少
對分四十九數竒扐多則策數少竒扐少則策數多率
而計之則不過四大數耳凡初一大揲合竒扐得五第
[007-14b]
二大揲獨數上/聲扐數得四第三大揲亦獨數扐數又遂
得四此世之所謂三少也三少三多與夫一少兩多一/多兩少凡其少多云者其扐
數也竒扐者蓍之不為策用者也予之所是者洛法也/則其數多少當以見存記策之蓍為正而復仍唐語以
竒扐為數者策與竒扐常對分四十九蓍竒扐有數/而策數亦可暗數也為其語據要易曉予故因之
此三者而數之竒與扐居十三則四十九蓍所存者三
十六以四四數之其為四者凡九矣九四三十六是為
得三十六䇿也九者乾數是為乾卦一爻之策也合重
爻之六而言則其策二百一十六也此其四大數之一
[007-15a]
也第一大揲合竒扐而得九第二大揲獨數扐數而得
八第三大揲又獨數扐數而又得八世所謂三多也合
此三者而竒扐既居二十五矣則四十九蓍所存者二
十四也更以四四數之其為四者凡六也四六二十四
是謂得二十四策也六者坤數故為坤卦一爻之䇿合
重爻之六而言則其䇿百四十四也此其四大數之二
也世之名兩多一少而為少陽者謂三大揲之間通其
扐數有一箇九有一箇八又有一箇四合而數之是為
[007-15b]
二十一也此正義語也因數論數語繁則理/紊此雖不文貴其易曉故因之或有二箇
八而又有一箇五亦二十一也竒扐既為二十一則存
而為䇿者二十八也四七二十八故在易數為七而震
坎艮本之以成其卦也此四大數之三也世之名兩少
一多者謂三大揲之間通竒扐有四有五而又有八則
十七也或時有兩箇四一箇九亦十七也竒扐既為十
七則存而為策者三十二也四八三十二故在易數為
八而巽離兌得之以成其卦也此四大數之四也四大
[007-16a]
數既具而八初卦可爻可畫矣八初卦既出而六十四
卦亦遂可重矣故四大數者易卦之所從出也
   十一 四營而成易
孔穎達謂四度經營是也而不指乎何者為營何營而
四也韓康伯曰分二一也掛一二也揲四三也歸竒四
也故孔氏因之而不復申言也易者以變易為義但一
事而前後相變者皆謂之易也四營既足計其歸揲方
為第一大揲耳未及乎三扐而出策也而未能遽以成
[007-16b]
爻也而遂云成易者葢四十九蓍既當置扐歸竒依前
後兩大揲者皆從已減之扐已掛之一而數見蓍以為
之數是其變易之理已肇于四營之初也且如乾爻第
一大揲已足則左一右三與夫小指之一共去四蓍而
第二大揲之蓍止存四十有四也則四十四者已異乎
四十九之全矣為夫變易之已成于此故命其所始而
曰成易也非謂易書遽成乎此也易于四營之下&KR0071
之言曰十有八變而成卦夫十有八變者積三大揲而
[007-17a]
六之數也三大揲者凡六而後積六爻以成一卦則夫
四營成易者爻猶未及成也而安肯遽云能成重卦之
易也然則其謂成易者葢指變易之理而已也或疑此
語太蚤此泥文無見者也乾坤之能為易緼也為其竒
耦已具則變化遂且藏蓄于此也乾坤成列而易立乎
其中者以其隂陽既已有𧰼則變化亦遂有地也非謂
乾坤對列而羲文之書遂成乎此也又曰乾坤毁則無
以見易乾坤豈誠有毁也哉剛柔之用既失其宜則交
[007-17b]
應之位亦紊其常故曰易不可見也變易之道不可得
見則乾坤無以周冐乎六十二卦之上矣故易之毁也
成也必其倣此以求乃為有得也若謂一爻方成易則
隨具無是理也劉朱二子執易有太極一語而求太極
于易書之中葢昧此也
   十二 十有八變而成卦
三大揲既足而隨策畫爻是蓍之三變已成一爻也重
卦成卦之後一卦皆六其爻故有十八變乃成一卦也
[007-18a]
變即易也欲異其文故曰十有八變十有八變者猶曰
十有八易也其例則如掛一之一即為歸竒之竒也一
之與竒名異而實同也聖人推原三變于四營之初而
總合十八變于六爻之成語簡而交相𤼵也
   十三 孔穎達説掛扐
正義曰再扐而後掛者既分天地天于左手地于右手
乃四四揲之天數最末之餘歸之合于扐掛之一處是
一揲也又以四四揲之地數最末之餘又合于前所歸
[007-18b]
之扐而總掛之是再扐而後掛也程子曰孔氏命餘數
為竒謂掛于指間為扐固有非之者矣而吾亦未遽必
其言之非也然既不以竒為一則夫掛一也者求諸易
語未見歸此一于何地而孔氏元無所據遂合掛扐為
一已非易指矣况若并掛扐以為一義則夫易謂再扐
後掛者猶曰再掛而後掛聖人著語恐不肯如許也用
張載之説推之則竒者一也扐者餘也揲四既竟乃始
有扐有扐矣乃以所掛之一歸之則易語之謂歸竒于
[007-19a]
扐者&KR0192乎其有指也以此見孔氏之于掛扐二義既不
得其辨矣而其揲法又自與其所記策數乖戾也正義
下文申記策數謂三變中第一變是從左右蓍交數已
竟者而名為一變也是通三小揲乃始成其為一大揲
也而孔之揲法則遂以左蓍為第一大揲以右手為第
二大揲則其為第三大揲者固當再取不扐之蓍分為
二而數之矣此既分二法當先數左蓍左蓍既竟則在
孔法中已是第三大揲矣而其右蓍猶有一半在手也
[007-19b]
不知此之半蓍其將安歸耶方欲再數則三揲已足無
所用數矣則此半蓍遂當棄諸不用而已不知在易名
為何法也故予詳觀正義三揲所得之數四數所定之
䇿皆與義合而獨于三揲出數之初全與易戾孔氏實
嘗問諸知蓍者其人告以三揲得數之實矣而其三揲
所從出數者不肯盡以實告此挾術者之常態也不然
則孔氏揲法既已先誤安能以戾易之揲而出應易之
策也
[007-20a]
   十四 劉禹錫傳畢中和揲法
 第一指餘一/餘三 益三/益一 餘二/餘四 益二/益四
 第二指餘一/餘三 益二/益四 餘二/餘四 益一/益三
 第三指同第二指
右揲蓍數卦從下起指亦自下始第一指法地故益成
偶第二法天故益成竒第三法人故同天
 第一指遇一益三并掛一為五遇/三遇二並謂之少與一同
 第二指遇一益二并/掛一為四
[007-20b]
 第三指遇一益二并/掛一為四
右三指俱遇少通計十三策其餘三十六策四四運之
得九為老陽故易繫云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注云乾
爻九一爻三十六策六爻二百一十有六
 第一指遇四益四與/掛一為九
 第二指遇四益三與掛/為八遇三亦同
 第三指遇四益三與掛/為八遇三亦同
右三指俱遇多通計二十五策其餘二十四策四四運
[007-21a]
之得六為老隂故易繫云坤之策百四十有四謂隂爻
六一爻二十四策六爻百四十四
右劉禹錫著畢中和揲法凡七八九六各立之譜今姑
摘此三者論之以概其餘焉耳程子曰孔之説揲既誤
而畢又因誤増誤也葢其别凡五也三揲者四十九蓍
三聚而三分之以嘗三更其揲故云第一第二第三揲
也孔之分左右手為兩揲而各出一數予前已辨其誤
矣畢氏又因扐為掛遂并三揲于三指則其誤全與孔
[007-21b]
同也此其一誤也至于每遇某數則益以某數則尤其
可笑者也易因隂陽以言天道故揲之四也以四時為
則而本天五以求變也夫其揲四變五自然之造化在
焉故聖人齋戒其心洗滌其私虛已以聴凡其占也預
在四四全數之内者則録之而用以出策其溢出四全
數之外而餘焉或一或二三以及乎四則皆去之而名
以為扐也其存其去或多或少惟蓍是聴而未嘗敢以
已意參焉故得數則為自然之數而所告亦自然之吉
[007-22a]
凶也易之説蓍曰問焉而以言其受命如響无有逺近
幽深遂知來物夫問者人也受人之問而響應者蓍也
如畢氏自以意増益則是雖嘗致問于蓍而實取決于
已也又其説曰第一指法地不問所得竒耦悉當益使
成耦第二指法天亦不問所得竒耦皆當益使成竒不
知何所本而言也如是則得竒必使成耦得耦必使成
竒直及本占而畢之全無其理也此其二誤也易之掛
一𧰼三也者謂第一大揲也後兩大揲則皆不掛今其
[007-22b]
譜例三指皆掛則三誤也四十九蓍若通左右兩小揲
而計扐數則四十九者除其一以為掛而四十八者之
在揲也左若餘一則右必餘三左若餘三則右必餘一
無有兩遇皆一之理惟其以右之揲左者為第一大揲
而以左之揲右者為第二大揲而又每揲率皆掛一則
或連有三一然此之兩揲可以應二指所銜而其第三
指雖可再取先蓍以為揲左之用而右蓍之无所歸併
亦由孔穎達之誤也此四誤也抑嘗取其老隂之譜而
[007-23a]
本易語以求之去其所妄益計其所實遇則三遇皆四
并初揲當有掛一正十三也去十三得三十六正老陽
也今其三指所益凡十又増易法所无之兩掛遂成二
十有五去二十五則策當二十四正老隂也夫其實占
當得老陽而以私意増變遂且轉為老隂不既可笑矣
乎此五誤也而他誤有不必辨正也矣
 
 
[007-23b]
 
 
 
 
 
 
 
 易原卷七



  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