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河北通志稿

    四十七卷,附目录一册。河南通志馆修,民国王树楠、张国淦等纂。王树楠(1857-1936),字晋卿,晚号陶庐老人,河北新城县人。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一岁入省城保定府莲池书院读书。同治十三年(1874),他参预了续修《畿辅通志》的纂修工作。光绪八年(1882)应冀州知府吴汝纶邀请,兼任信都书院主讲,讲授经史。光绪二十年(1886)中进士,授为工部主事。次年出任四川省青神县知县,十七年(1891)调任资阳县令,二十年(1894)调富顺知县,二十一年(1895)革职,旋聘入两江总督张之洞幕府。翌年,又应陕甘总督陶模的聘请,赴兰州任事。后历任甘肃省宁夏府中卫县县令、甘肃平庆、兰州诸道等官职。后为新疆候补道。光绪二十三年(1897)入新疆,署布政使,主管一省财政、民政。民国三年(1914),北洋军阀政府开清史馆纂修清朝史,王树楠以总纂起聘入馆。1928年,应张学良邀请,出任萃升书院主讲。1930年后,回北京定居,从事著述,1936年正月于北京而终。王树楠一生以学问名世,能诗善文,尤精经史之学。他一生参与修纂方志之多,超过他人。其所纂有《新疆图志》、《奉天通志》、《新城县志》、《法源寺志》,对后人产生很大影响。王树楠主张方志应“记地事、道地慝、辨地物、知地俗、以求地应”,并认为“志者史之例也。史记一国之事,则去取不得不严,志记一隅之事,则去取不得不宽。故省、府、县志递加详焉。”这些原则一直被后人所遵守。张国淦(1876-1959),字乾若,又字仲嘉,号石公,湖北蒲圻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又二年考取内阁中书。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设考察政治馆(后改为“宪政编查馆”),张国淦招入馆任馆员。1912年4月他受袁世凯器重,任国务院铨叙局局长、秘书长、教育总长。1926年7月,他开始专心致志地从事史地调查研究和写作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当选为北京市人民政协委员,1955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其主要著述有:《中国古方志考》、《〈永乐大典〉方志辑本》、《黑龙江志略》、《芜湖乡土志》、《续修河北通志》以及《辛亥革命史料》、《潜园诗文集》等。《河北通志稿》民国二十四年(1935)河北省通志馆铅印本。县沿革表一卷、水道篇六卷、关隘六卷、古迹十二卷、艺文八卷、方言二卷、人物六卷、列传四卷、旧志源流二卷,共四十七卷。此志特点是统计图表较全,包括土地统计比较表、村镇表、气温比较表、气温变差表、雨量比较表、雨量变差表、东亚气压分布图、本省雨量分布图、地质统计比较表、地质剖面图、土壤分布图、山脉图、水道图、水道变迁图、历代职官表、交通统计比较表、学校统计、卒业人数统计、户口比较表、历代户口盛衰比较表、近三十年田价比较表、近三十年工价比较表、外货输入土货输出比较表、近三十年物价比较表、矿区图、全省矿产统计表、各县湖泊表等。《河北通志稿》尚有未刊印稿本六十二册,藏于湖北省图书馆。其中河北省志料十册,燕京道志料十四册,合计志料二十四册。另外三十八册为:序、凡例、目录一册;地理志:疆域(市集表)、气候、地质各一册,关隘三册,古迹(园亭宅墅)一册,封爵二册,赋税(田赋、盐税、关税、厘金印花、烟酒税、财政预算表)十一册,交涉(通商、租界、驿站)二册,警政(各县概况)一册,教育(学制)二册,水利(津梁、堤闸)、恤政(仓储表)各一册;民事志:风土(谣俗、礼俗、水道述略)一册;食货志:(农业、工业、商业、矿业、渔业、矿产、物产)四册;文献志:(官绩、金石)五册。

河北通志稿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