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声类表

    九卷。清戴震撰。戴氏把古韵分为九类二十部,而为之表。“每类中各详其开口合口、内转外转、重声轻声,呼等之绵琐,今音古音之转移,纲领既张,纤悉毕举,彼此相配,四声一贯,所以补前人所未为而厘之就绪者也。按东原师江慎修之论亭林也,曰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少,而慎修与东原则考古审音均诣其极。东原极精心神解,更集诸家之成”(《郑堂读书记》卷十四)。戴氏所分九类二十部是:(一)①阿(歌戈麻)、②乌(鱼虞模)、③垩(铎);(二)④膺(蒸登)、⑤噫(之咍)、⑥亿(职德);(三)⑦翁(东冬钟江)、⑧讴(龙侯幽)、⑨屋(屋沃烛觉);(四)⑩央(阳唐)、⑾夭(萧宵肴豪)、⑿约(药);(五)⒀婴(庚耕清青)、⒁娃(支佳)、⒂戹(陌麦昔锡);(六)⒃殷(真谆臻文欣魂痕)、⒄衣(脂微齐皆灰)、⒅乙(质术栉物迄没);(七)⒆安(元寒桓删山先仙)、⒇霭(祭泰夫废)、(21)遏(月曷未黠鎋屑;(八)(22)音(侵盐添)、(23)邑(缉);(九)(24)醃(覃谈咸衔严凡)、(25)(合盍叶帖业洽狎乏)。戴氏确定的韵目都是影母字。所分各类是按发音特点划分的:第一到第五类的阳声韵是收〔-η〕的(第一类“阿”不合),第六第七两类是收〔-n〕的,第八第九两类是收〔m〕的。每类中的各韵基本是阳阴入相配的。阴、阳名目戴氏还没有提出,直到孔广森才正式以阴、阳称呼这两类韵。戴氏称阴声韵为旧无入之韵,称阳声韵为旧有入之韵。戴氏又用音理来说明声韵通转之法,谓正转之法有三,一为转而不出其类者,一为相配互转,一为联贯递转,谓当“以正转知其相配及次序,而不以旁转惑之。以正转之同入相配,定其分合,而不徒恃古人用韵为证”。戴氏分韵的特点是入声韵独立。顾氏段氏皆采用阴阳两分,他们依照先秦韵文做客观归纳,认为职觉药屋铎锡六部(中古收-k的入声韵)与相应的阴声韵相押相谐,所以归入阴声。江永把入声另分八部,主张数韵共一入,这是阴阳入三分的先河。戴震第一次把入声完全独立出来,他的每一大类都包括阳声、阴声、入声。戴氏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他于考古之外,复重视审音,根据语音的系统性进行判断。在阴阳入的搭配上,戴氏把“歌”部看成阳声、把“祭”“泰”“夬”“废”四韵看成阴声是不对的。“祭”“泰”“夬”“废”在《广韵》中是去声韵,但在先秦文献中,这四韵字与入声月曷末等韵字关系密切,所以应如王念孙那样,把这四韵与月曷末等合为一部;如采用三分法,就应如黄侃那样,归入入声韵。戴氏分韵似密而实疏,他曾说:“若入声附而不列,则十六部。”段氏第三、第四两部他仍从江氏合为讴部;段氏第十二、第十三两部他亦从江氏合为殷部。江氏幽宵分部的意见他也没有接受。段氏的第十五部,戴氏分为衣、霭两部,使祭泰夬废独立,这是戴氏的贡献。《声类表》有乾隆丁卯(1747年)、己亥(1779年)刊本,民国十二年(1923年)渭南严氏刊本。

声类表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