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中庸注

    ① 一卷。清惠栋(1697-1758)撰。栋字定宇,号松崖,人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栋为惠周惕孙,惠士奇子。著有《周易述》、《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等。是书为栋早年所作,本名为《易大义》。目录中称《中庸》有二卷,《礼运》一卷已缺失。栋弟子江藩从张子絜那里得到江艮庭的《中庸》手写本,而子絜又是从徐述卿手中得此书。栋为之作注,欲著易大义,以推广其说。但当时只著有书目而无其书,其子汉光即以此为《易大义》,江藩刊附《周易述补》之后,沿用其称。藩有序述其原委,今改题为《中庸论》,是从其实。栋注中称,仲尼微言,子思传其家学著成《中庸》,不明易不能通此书。栋注又引张禹说,仲者为中,尼者为和,说孔子有中和之德,故称仲尼。此书专论中和,故称表德之字,则穿凿可笑。然是书语句简括,有汉儒诂经之法,藩序称其为七十子之微具。该书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刊本。② 一卷。康有为(1858-1927)撰。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著名学者,思想家。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书》、《康南海先生诗集》等书。有为好公羊之学,主三统三世之说,其注是书不外推广阐明此意。其解“为政在人”一节,称孔子以仁为立教之本,立三世之法,望大道之行。太平之世,则大小远近如一,山川草木昆虫鸟兽莫不一统。大同之治,则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子其子。解“君子居上不骄”一节,引何休的话说孔子改周制,畏时远害,不敢笔之竹帛,而口授给弟子。孔子改制,有三世之殊异,据乱世诛大夫,升平世退诸侯,太平世贬天子。推行各有其时,言于当世也必不行,故不必冒险犯难,令身亡而道不传。其解“王天下有三重”一节,称三重乃三世统,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每世中又有三世。每小三世又有三世,故三世而三重是九世,九世而三重是为八十一世,展转三重可至无穷。其他各条多仍旧说,唯将“诗曰‘妻子好合’”一节,移到“君子之道譬如行远”一节下面,称旧本错简,于义不伦。有为讲学广州时,早成此注,戊戌遭籍没,佚其稿。后居英属地槟榔屿,补成此注。首有自序。该书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本。

中庸注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