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秋槎杂记内篇

    四卷。清刘履恂(1738一1795)撰。履恂字迪九,江苏宝应(今宝应县)人。乾隆丙午举人,用为儒学教授。除本书外,还著有《秋槎札记》一卷。本书有履恂后序,时在乾隆壬子年,后来毁于火灾。其子刘宝树重新加以荟辑,得《内篇》四卷,《外篇》一卷。《外篇》杂考群书,另行著录。《内篇》大多说经,援引依据多古义。如《论语》“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根据《乡射记》:“主皮之射尚力,前番不中,不复射”,《礼》“射不尚力,前番不中,后复射”,因此辨别道,这就是“为力不同科”的原因。又根据《乡大夫》、《考工记》、《乐记》,辨明“主皮”不是“贯革”。管氏有“三归”,根据《左传》杜注:“诸侯取适夫人,及左右媵,乃有姪娣,皆同姓之国”,认为娶妻的班次有三:适,娣,姪,或在娶夫人之后进行,那么本国为一次,二国各一次,因此说“三归”,纠正了包注“娶三姓女”的错误,又根据《公羊传》“诸侯不再娶”来纠正鲍注“三娶女”的错误。其他如论“禘祫”,根据左氏经传,加以辨明,或与郑注合,或与王注合。又《大学》“汤盘”,辨订为洗盥之盘,不是沐浴之盘。又据《穀梁》西宫灾传,证明庙制是横非纵,订正朱熹之误。诸如此类,见解惬当,书中较多。每条下面空隙处附有刘文淇、薛传均、凌曙、杨大承等的按语,这大约是校刊时所增进,对原义也多所引中。有道光元年刊本,《皇清经解》本(道光本、咸丰补刊本、鸿宝斋石印本、点石斋石印本)。

秋槎杂记内篇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