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九正易因

    无卷数。明李贽(1527-1602)撰。贽本名载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福建晋江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官至姚安府知府,师从王艮之子王襞,为学颇反传统,反对以孔子之是非定是非,被当局诬为妖言犯法而遭逮问,遂自杀。事迹附见《明史·耿定向传》。此书乃李氏寄居白门焦竑之精舍,为方时化讲论《周易》,汪本钶从旁记录而成。初名《易因》,凡九易其稿,遂以“九正”名书。该书每卦先列经文,次以己意总论卦象,又附录诸儒之说于每卦之后。只有六十四卦,《文言》《系辞》等传都未论及。经文移《大象》于《小象》之后。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四卷,并有原《自序》。其序云:“《易因》一书,予既老复游白门而作也。……更两年,而《易因》之旧者存不能一、二,改者且至七、八矣。侍御曰:乐必九奏而后备,丹必九转而后成,《易》必九正而后定,宜仍旧《易因》而加‘九正’二字。予喜而受之,遂定其名曰《九正易因》也。”《四库总目》据江苏周厚堉家藏本著录存目。今北京大学藏《易因》二卷,明陈邦泰刻本,恐为初本;辽宁图书馆藏《九正易因》不分卷,明毛氏汲古阁刻本,应为定本。

九正易因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