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太庙

又称大庙。祭祀帝王祖宗之庙,省称祖庙。《春秋·僖公八年》:“禘于大庙。”杜预注:“禘,三年大祭名。大庙,周公庙。”《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左传·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后世沿其制,亦有发展,有列祖列宗为一庙者,亦有一帝一庙者。唐韩愈《请迁玄宗庙议》:“新主入庙礼,合祧藏太庙中第一夹室。”明太祖朱元璋于吴元年(1367),建太庙于宫城东南。初德、懿、熙、仁四祖各一庙。洪武八年(1375)合为一庙。前正殿,后寝殿。寝殿九间,一间一室,分置四神主,成同堂异室之制。十五年,以孝慈马皇后神主附享,遂定皇后附享之制。永乐十八年(1420),于北京皇城东南建太庙,制如南京太庙。成化末年宪宗死后,寝殿九室已满,遂于中室供奉德祖、懿祖以下,以次奉入寝殿后之祧庙。嘉靖十年(1531),更定庙祀,改以太祖于中室不变外,余皆迁入祧庙。十五年,重建南太庙。二十四年,重建北京太庙。清承其制,乾隆时加以扩建。大门三,中为戟门。前殿十一间,为祭祀主殿。后为中殿九间,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主。中殿后界以朱垣,后殿九间,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祖先。前殿东庑以王公配享,西庑以功臣配享。

太庙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