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群牧司

官署名。北宋咸平三年(1000)置。设群牧制置使,以枢密使或副使兼领;同群牧制置使,以曾历中书、枢密院及使相、宣徽使、节度使者充任;群牧使,以两省以上官充任;同群牧使,以待制以上官充任;群牧副使,以閤门使以上及内侍都知充任;群牧都监,以诸司使以上充任;群牧判官,以京朝官充任。同群牧使以上不常置。掌全国各地有关饲养国马事务,检查其蕃殖与损失情形,及时转发有关马政诏令、文牒给各养马院与养马监。大事由群牧制置使与群牧使共同签署,小事则由群牧副使直接处理。群牧都监与群牧判官每年轮流检查外地养马坊与养马监,点印蕃息的国马。元丰改制后并入太仆寺。辽群牧司可考者有七处,自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右旗林东镇波罗城)远及于东北、西北、西南三招讨司辖境。西夏元昊显道二年(1033)亦仿宋制设。仁宗仁孝所定《天盛年改定新律》列入第三品(中品)。金群牧所女真语称“乌鲁古”,掌检校群牧畜养蕃息之事。领以提控诸乌鲁古一员,正四品;使一员,从四品;副使一员,从六品。可考者有十二处,分布在泰州(当指旧泰州,一说在今吉林洮南市四家子古城,一说在今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临潢、武平县(今内蒙古敖汉旗东白塔子镇)、大盐泊(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达布苏盐池)、抚州(即宴赐城,又称燕子城,今河北张北县)等地。

群牧司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