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教坊司

官署名。历代掌管承应宫廷宴会、祭祀声乐歌舞之机构。始置于唐武德后,隶太常寺,因设于宫禁中,又称“内教坊”。武则天时更名云韶府,开元二年(714)复置于蓬莱宫侧。京都又置左、右教坊,掌俳优杂技,不隶太常寺。五代沿置。宋仍改隶太常寺,设使一人、副使二人,下设都色长、色长、都部头、部头、副部头,分掌教习乐舞之事。辽置,隶宣徽院,秩正五品,设提点掌其事。金置教坊,设使、副使。元中统二年(1261)置,秩从五品,至元十七年(1280)改提点教坊司,仍隶宣徽院。二十五年改隶礼部。大德八年(1304)升正三品,延祐七年(1320)改正四品。设达鲁花赤一人领其事,下设兴和、祥和等署,广乐等库。明沿置,隶礼部,秩九品,设奉銮一人,左、右韶舞及左、右司乐各一人,掌所领乐户及罪囚家属,以给承应。嘉靖中,世宗为其父陵寝显陵专设供祀教坊司,以给祭祀乐舞。清初沿置,雍正七年(1729)改名和声署。

教坊司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