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理气

中国哲学范畴。指“”和“”的关系。“”、“”二范畴始见于先秦,但用作说明精神与物质关系之一对范畴,则自宋程朱理学始。程颐说:“有理则有气”(《二程粹言》卷一)。以“”、“”并举,且已含“”先“”后之义。认为“”有生灭,“”则永存。朱熹进而认为“”属“形而上”,是社会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本原,“”属“形而下”,为构成万物之具体材料。《朱文公文集·答黄道夫》:“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故提出“”先“”后说。以“”为“”所派生。程、朱理气论曾一再受到后世学者批评。明王廷相指出:“愚谓天地未生,只有元气。元气具则造化人物之道理即此而在。故元气之上无物,无道,无理。”(《雅述上篇》)否定“”在“”先。清初王夫之提出“理在气中”(《张子正蒙注·太和篇》),指责程、朱“将理气分作二事,则是气外有理矣”。李塨也认为“气外无理”(《中庸传注问》),并指出:“不知圣经言道,皆属虚字,无在阴阳、伦常之外而别有一物曰道、曰理者。”(《论语传注问·学而一》)

理气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