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乡官

①秦代以前大体指乡级政府治事之所。汉代沿用。②汉代亦指三老、孝悌、力田等协助郡县治理一乡事务的官吏。通常由政府选任,无一定执掌,有位无禄,与郡县属吏不同。或以为有秩、啬夫、游徼属之。隋初指州都、郡正、县正等以下光初主簿、光初功曹等佐官,由地方长官署用,因其不管政事,因此称乡官。开皇三年(583)别置品官,皆吏部除授。十五年罢州县乡官。唐代县以下之里正、乡长等也统称乡官。③明代指缙绅居乡者。④太平天国县以下地方官统称。亦称乡土官。据《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地方行政组织,以每五家为一伍,设伍长一人;每二十六家为一两(一作二十五家),设两司马一人;每一百零五家(一作一百家)为一卒,设卒长一人;每五百二十六家(一作五百家)为一旅,设旅帅一人;每二千六百三十一家(一作二千五百家)为一师,设师帅一人;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一作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军,设军帅一人。两司马至军帅皆由人民公举、保举或委派当地人充任,故称乡土官,省称乡官。定都天京(今江苏南京)后,凡初占领一地,即在乡里选举军帅以下各级乡官,并将所辖地方户籍、赋税申报天京,所属各户一律改挂太平天国门牌。其军帅给令旗,有征调权,自师帅至两司马都设公堂,建三角旗,以旗之长短分别统属,凡地方各项事务均由乡官担任。平时办理地方政务,征收国家赋税,供应军需物资,维持社会治安,有警则杀敌捕贼。然其职不如军中之尊,军中卒长可管乡官军帅。

乡官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