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盐税

历代对盐的生产、运销所征之税。宋以后又称“盐课”。为历代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起源甚早,夏禹的青州贡盐,春秋时管仲有盐筴之征,名虽不同,实即对盐征税之始。战国时秦已设官征税,秦及汉初亦对盐行征税制,汉武帝时改征税为专卖,东汉初废专卖,又行征税。而盐税之名始见于《后汉书·百官志》:“凡郡县出盐多者置盐官,主盐税。”东晋、南朝皆征盐税,北朝间亦征税。隋至唐初无盐税。开元元年(713)唐政府始征盐税,初无定制,天宝时正式订盐税每斗十钱。后又创行就场征税制,征收榷盐钱,寓税于盐价之中。宋代行官卖通商,对盐户、盐丁征收盐课。金代行钞引法,征收钞课。元代设局卖引,盐价由政府规定,盐课所得通常为全国财政收入钱钞部分的一半以上,最高时达到十分之八。明代的盐课,包括灶丁之灶课,报中商人之引价及各种杂课,如滴珠银、水脚银、经纪银、抽盐银、引纸价等,由运司、盐课司、抽盐厂征收。清代盐课分为向盐户征收的场课,包括灶课、滩课、锅课、井课等;向运销商人征收的引课,包括正课、包课及各项附加税之杂课等。亦在国库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咸丰三年(1853)开征厘金后,盐税于正课之外加征盐厘,直至清亡。

盐税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