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除陌钱

①又称垫陌、抽贯。唐德宗时所征杂税。建中四年(783),因军费不足,户部侍郎赵赞始征此税。凡公私出纳与民间交易,每一贯(千文)由旧抽二十文增至五十文;以物易物者,折钱计税。对民间交易,由政府给店主与牙人印纸,随时登记抽税;不经店铺与牙人交易者,查其私帐或令其自报。隐漏税款百文者,没其钱财,隐钱二千者加杖六十,检举者赏钱十贯(钱由被告者出)。此税征行,民怨沸腾。不久因泾原兵乱,被迫废除。②唐政府在财务开支中,每贯扣除二十文,原藏尚书省度支司。贞元四年(788),部分移于尚书省户部司,作京官月俸补助,称户部除陌钱。③古代民间用钱,以不足千文或百文的钱当千、百使用,也叫除陌,又称陌内欠钱、欠陌钱、垫陌。东晋和南朝梁时已流行,时称短陌。唐初用足钱,后货币短缺,民间交易每贯除二十文,即以九十八文为百,后更减少。政府初禁止,长庆元年(821)承认每贯除垫八十文,即以九百二十文为千,九十二文为百。昭宗末,京师以八百五十为贯,每百仅八十五,河南府甚至以八十为百。五代后汉时,三司使王章聚敛刻急,令入官府者八十,出者七十七,谓之省陌。

除陌钱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