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经学

训解、阐述儒家经典之学。最早见于《汉书·兒宽传》:“见上,语经学。上说之,从问《尚书》一篇。”起源常被追溯至孔子弟子子夏。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经学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两汉经学极盛。今文经学以孔子为政治家,以经书为孔子政治思想所托,着重阐发经书中的“微言大义”,讲求五行谶纬。自董仲舒始,把阴阳五行说与《春秋公羊传》相结合,为巩固皇权服务。古文经学以孔子为史学家,以经书为孔子整理的古代史料之书,偏重于“名物训诂”。西汉末年刘歆大力倡导,自王莽利用古文经《周礼》作为改制的依据后,古文经学逐渐勃兴。东汉末,融合经今、古文学,偏向于古文学的郑玄之学盛行。三国魏王肃反对郑学,后王学逐渐取代了郑学的地位。南北朝时,南朝的经学受玄学和佛学影响,陆续编出比经注更详细的“义疏”,是称“南学”。北朝的经学以章句训诂为主,墨守东汉旧说,是称“北学”。唐初,孔颖达等奉唐太宗之命,编《五经正义》,作为科举取士的依据。唐代经学兼南学和北学的特点,形成义疏学派,成为宋明理学的思想渊源。宋代经学发展为理学。它虽以儒家经典立论,但也吸收佛、道二家思想,志在阐述义理,兼谈性命,义理性命之学成为当时经学中的一股潮流。元仁宗时,以宋儒经注取士,理学遂占统治地位。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主张通经致用,反对理学,提倡朴学。清乾嘉时期,学者继承古文经学传统,以训诂考据方法治经,形成“乾嘉学派”。清中叶以后,以庄存与、刘逢禄等为代表的“常州学派”,复兴今文经学。清末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全面抨击古文经学,又作《孔子改制考》等书,借用今文经学议论时政,提倡变法维新,使清代今文经学发展到高潮。至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以宣传“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经学为正统的时代才告终结。经学的历史长达二千余年,不仅它的思想内容而且它的思想形式都给予各个学术流派以影响,其间产生出不少重要的经学论著,仅《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著录之著作即达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是研究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以及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的重要资料。

经学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