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河朔三镇

亦称河北三镇。唐安史之乱后黄河以北魏博、成德、卢龙三个藩镇的合称。广德元年(763)平定史朝义,朝廷厌兵,即以此三镇授安史降将。三镇辖境前后有变化:魏博以辖有魏、博、贝、卫、澶、相六州为常,治魏州(治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成德以辖有恒、赵、深、冀四州为常,治恒州(治今河北正定县);卢龙以辖有幽、蓟、涿、营、平、檀、妫、瀛、莫九州为常,治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隅)。今北京市及河北省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地区,皆在三镇辖区之内。三镇节度使“治城邑甲兵,自署文武将吏”,“版图税入,皆私有之”,袭替不由朝命,或传之子孙,或牙将杀主自代(《新唐书·藩镇传》、《资治通鉴》建中三年),仅元和七年(812)至十五年一度听命朝廷,长庆初复拒命,讫于唐亡百余年间,名为唐朝藩镇,实际等于独立王国。安史之乱前,河朔本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此时由于长期在武人统治之下,“暴刑暴赋,唯恤军戎”(《通典·职官》杜佑建中时所上《省用议》),“语言习尚无非攻守战斗之事”(杜牧《樊川集·范阳卢秀才墓志》),经济、文化遭受严重破坏,至“天下指河朔若夷狄然”(《新唐书·史孝章传》)。

河朔三镇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