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郑樵

南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字渔仲。青年时不应科举,筑草堂于夹漈山上,刻苦读书三十年,学者称为夹漈先生。出外访书十年,遇藏书家必借住,读尽乃去。广游名山大川,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于经、史、礼、乐、天文、地理、草木、虫鱼、文字、音韵等学,无不究通,皆有论著。绍兴十九年(1149),携所著书十八种、一百四十卷至临安,上于朝廷,高宗诏藏于秘府。数年后,由于侍讲王纶、贺允中的推荐,得高宗召见。任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为御史叶义问所劾,改监潭州南岳庙。网罗旧籍,贯串历代,著为《通志》进献,深受重视,被任为枢密院编修官。他反对空谈心性,不满辞章之学,斥为“欺人”、“欺天”之妖妄邪说。推崇司马迁、刘知几治史重在“会通”之精神,谓“天下之理,不可以不通”。治史旨在通“古今之变”。其史学著作《通志》,总汇隋唐五代以前文献,自谓“集天下书为一书”,“成一家之言”。主张研究学问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知识以及对图谱、文物的研究。生平著作丰富,达八十四种,但大多散佚。其《通志·二十略》,集中反映了著者之史学思想。尚著有《夹漈遗稿》、《尔雅注》等。

郑樵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