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忠恕

孔子的伦理思想。忠诚宽厚之谓。《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以律己:“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即对人应尽其忠心。“恕”以待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即推己及人,己之所恶,勿加于人。此为孔子的“一贯之道”。思孟学派以此为达于性命之道的途径。《中庸》:“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主张行“恕”以尽“”,认为如此做,将距天道不远,重视后天的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家解释“忠者天理,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二程语录》卷十一)。认为,“”是真实无妄之“天理”,主宰宇宙万有之本体,“恕”为本体之作用,强调“内省”,轻视践行,故朱熹宣称:“一以贯之,犹言以一心应万事。忠恕是一贯底注脚。一是忠,贯是恕底事。”(《朱子语类》卷二十七)

忠恕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