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拉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和拉祜普(白拉祜),他称倮黑、哥搓、缅和目舍等。主要分布于澜沧江两岸的澜沧、思茅两地区,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多,与汉、傣、彝、哈尼、布朗、佤等族交错聚居或杂居。人口411545人(1990年)。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其先民唐代史籍称“锉锉蛮”。先后受唐宋南诏、大理国和元、明、清历代中央王朝及傣族封建领主的统治。使用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新的拼音文字,称拉祜文。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大乘佛教相当流行,亦有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人民生活贫困。十八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先后联合傣、佤、汉、哈尼和布朗等族人民,发动二十多次反抗封建统治的暴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在反抗英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建国前以农业为主,耕作粗放,有的停留在刀耕火种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建国后,先后建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民族经济文化事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拉祜族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