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灶户

即盐户。其称始于五代,时称设灶煎盐的盐户为灶户。宋以后作为盐户的通称。宋代的盐户以亭户专立为政府户籍之一,时亦称灶户。元以后则专以灶户为政府登记的户籍。元代灶户中的男劳力称为盐丁或灶丁。由国家指派,户籍上自成一类,归盐运司管辖,不属于地方政府。灶户世代承袭,固定在指定的盐场,不能随意迁移。每户按不同财产状况向官府交纳数目不等的盐,称为额盐。然官府所发给的报酬工本钞则为数甚微。元中叶后,灶户被迫逃亡者甚多,很多贫苦灶户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明代的灶户多系故元灶籍人口,部分系明政府佥派之民户及罪囚。户役皆永充,不得脱籍。灶户执役煎盐,政府发给卤地、草荡、工本钞等工具,征收灶课,换取余盐,并免其杂泛差役,按从事制盐壮丁之数目免纳不同数量的田粮。明中叶后,因停给工本,加之荡地多为总催、富灶兼并,被迫逃亡或制售私盐者日众。清承明制,以各盐场、盐井、盐地之灶丁别立户籍,称灶户。后灶丁所负担的灶课、丁银均摊入地亩征收,但仍保留灶籍。

灶户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