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闰月

历法术语。为协调“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长度相接近,需调整个别月份的“日数”,或增加一年中的“月数”,此调整或增加的月份就称为闰月。(1)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历月为朔望月,平均长为29.53059 日,全年十二个月为354.3671 日,与回归年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因而需置闰月,以使各历月与天象、物候相对应。中国古历曾采用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的法则,每逢闰年所加的闰月置于年终。秦和西汉初行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置闰于年终称“后九月”。及至制定《太初历》,把闰月分置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之月为闰月,月序同上月但加“闰”字。因二十四节气中,各节气、中气平均长30.4368日,与朔望月之长相差近一日,所以中气(或节气)在农历历月中的日期,逐月后推约一天;经历长久,总会出现中气赶到月末,而再下一个月必然无中气而只有节气,于是这个月份就列为该年的闰月。然而此规定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为可行,因而为后来所沿用,但至清《时宪历》改用“定气”注历时则为不可行,因会出现一年要置两闰的可能。故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十三个月的年份定为闰年,该年中的第一个无中气之月,定为闰月,此规定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则不出现。(2)现行公历一般年份都为365日,通常每过四年(有时隔八年,如1897—1903年),就把二月份增加一天,该年共366日,其二月就是闰月。

闰月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