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关节

旧称暗中行贿、说人情为通关节。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通关节之事,历朝屡见不鲜。科举制度创立后,士子为争中式,请托公卿显贵,贿赂考官,均称关节。清制,关节作为科举考试用语,又指考官与考生之间先期约定的暗号,于考试时标明卷中。由于有弥封、誊录之法,考官阅卷时不知考卷为何人所作,故有此舞弊手段,以便考官发现此卷。亦称“关目”。这在各级考试中都存在。如事先约定用某几个虚字、连用几个相同的字,或将某一词散见于点题中。清代某科题为“子谓子夏曰”全章,某考生与考官事先约定破题中连用四个“”字,结果于破题中书“儒一而为不一,圣人一勉之一诫之焉”。为防止这种舞弊手段,清政府曾规定必须使用的虚字,并于誊录时删去某些虚字不录。

关节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