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匠户

宋、元、明、清各代工匠人户。宋时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户村居兼营农业,城居独立从事手工业,或受雇于人。往往为官府以强差或强雇方式役使。元代为诸色户计的一种。来源有二,一是战争中俘虏的工匠或被迫充当工匠的俘虏,一是平时从民间签发的工匠。匠户必须在官府的手工业局、院中应役,世代相承。官府发给一定数量的盐粮。可免纳科差,仍纳税粮。元初可以免当杂泛差役,后与民户一体承担。元代在江南签发的匠户有十万户,与北方合计,应在二十万户以上。匠户中,贫富情况有很大差别。明代匠籍人户隶工部,出丁供役于官府手工业之造作。役皆永充,不得改籍。因服役地点和时间之不同,有轮班工匠、住坐工匠、存留工匠之分。清初亦有匠籍,即指各种手工业工匠户。原编丁册,各省皆有匠户,著匠籍,轮班供役,后改为按户征银解京,代替轮班供役,称匠班银。雍正以后匠班银渐次摊入地丁征收,已无特加区别之必要,皆编入民户,惟《赋役全书》尚存其名。

匠户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