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机户

民间从事丝织业生产的个体劳动者或作坊主。乃民间之习惯称呼,非国家户籍上的正式名称。可以是匠户,也可能是其他户。宋代已开始出现,有的地区达数千家,富裕机户还雇工开办机坊,官府对其役使刻剥。元代主要存在于江南和陕西。明代机户亦有名隶官籍者。除个人经营外,须承担官府织造义务,为织染官局服徭役。江南机户常以存留匠形式服役于本府织染局。万历间,苏州城内丝织业鼎盛。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代的机户有帐房、大户、小机户之称,规模及经营方式各有不同。称“帐房”者,初为机户中之绸缎商,后为别于一般机户,自称缎庄、绸庄或帐房,除设机雇匠自织外,还散放织机、丝经给织工,各就织工居处织造,然后收买成品。称“大户”者,雇佣有专门技术之机工,织机多达三五十架,是具有相当规模的手工工场之主人。称“小机户”者,资本无多,以家庭为单位自织或仅雇一两个帮工,亦为他人代织,是一种小手工作坊主。自顺治八年(1651)起,南京、苏州、杭州三地官设织造局,行买丝招匠经营办法,按规定额数佥派机户承领官机,发给官机执照(亦称机帖),有织造任务时,命领帖机户各自雇匠进局织染,并支放丝料工价。

机户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