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司

①主持掌管某事。《尚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②泛指官职。《说文解字·司》:“司,臣司事于外者也。”《吕氏春秋·审分》:“百官,众有司也。”《管子·小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③指一级官署。隋唐以后历朝所设名称不一,地位悬殊。多用为六部之下的一级机构,隋至元称司,明清称清吏司,如吏部文选司、礼部主客司。至清末新设之部改称局,其制同司。宋、金之尚书省、元之中书省亦设左、右司,分管六部事。尚有属于独立的中央机构者,如金、元之大司农司,明、清之通政使司;有属于地方机构者,如明清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有属于军事指挥机构者,如宋之殿前司、明之都指挥使司;有属于负责具体事务之机构者,如五城兵马司、市舶司、盐课提举司、巡检司;亦有前后变化较大者,如宣抚司、安抚司等,宋代作为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元代为地方行政机构,明清则专作为土官所把持的地方政权机构。④官府泛称。李商隐《上翰林萧侍郎启》:“图书之府,鼎鼐之司。”又,明清之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明中叶后,各土官衙门又泛称“土司”。

司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