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工本钞

亦作盐钞。官府发给盐户作为生产成本之钱钞。元官府按财产情况规定每家盐户必须上交的盐额,完成上交后,官府发给一定数量的工本钞;有些地方则采用每年开工前发一半,上交后再发一半的办法。工本钞以“引”为单位计算,上交每引(四百斤)盐可得若干钱钞。盐有煎、晒之别,上交煎盐比晒盐得酬略高。工本钞为数很少,仅能维持盐户最低需要;而官府规定的盐价则很高,一般为工本钞的五、六倍,有时高达十倍。官府利用两者之间的差额,获得巨额收入。工本钞由盐运司系统各级官吏发放,常被克扣。明沿此制。初,岁办盐每引官给工本米一石。不久,改给钱钞,各盐场多寡不一。洪武十七年(1384),定两淮、两浙盐场每引给二贯五百文,其他各盐场皆二贯。后行灶课折银及罢官买余盐,其制渐废。

工本钞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