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龙门石窟

位于今河南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龙门古称阙塞,东汉始称龙门、伊阙,故又称伊阙石窟。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至唐,历四百余年,而以高宗武后时为最盛。唐时所修窟龛约占全窟的三分之二。五代迄清,偶有小型造像和题记。现存窟龛二千一百多个,造像约十万余躯,以奉先寺造像最为有名。题记和其他碑碣三千六百块左右,佛塔四十余座。间有大量的壁画和浮雕。佛像造型精美,情态生动。壁画多绘演经变故事,间接反映现实生活。书法以魏碑体和唐楷为主,刀法圆熟精致,可考见宗教与艺术融合流变之势。近代破坏严重,建国后特加修复和维护。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头像

龙门石窟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