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御制道德真经疏

    十卷。唐李隆基(详见《御注道德真经》)撰。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曾有左常侍崔沔与道士王虚正、赵仙甫等学士参议修《老子疏》。李隆基撰《道德真经注》之后,又采诸臣之说,作《道德真经疏》。其书《释题》称经之大旨在“明道德生畜之源”。说万物资之而通生谓之道,物得之而生者谓之德。所以说“通生曰道”,“得生曰德”。认为道与德是体与用,全与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认为体用之名可散而体用之实不可散,其名虽二而其实为一。总之,此书要旨是以体用而解释道德,强调“明精要不必定名于上下。”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卷数有所不同。《新唐书·艺文志》载《唐玄宗道德经疏》八卷,其中注二卷,疏六卷(见四卷本《外传》)。《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日本见在书目》都著录为六卷。《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新唐志称八卷者,或注疏误合之本。今作十卷者,盖后人妄分也”。这里称注疏误合很有道理,而认为后人妄分则有失偏颇。今据明《道藏》本仍作十卷,似为注四卷,疏六卷之合。唐玄宗作此书,是为其注讲疏,所以较其注本详细。是后世研究《老子》的重要古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

御制道德真经疏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