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在线 > 《唐后诗 十集》


徂徕学识渊博,著述很多。他的思想核心是关于“道”的见解。他把中国古代自尧帝到周公施政的社会看作是理想社会,主张复古。他认为,孔子讲的“道”就是“先王之道”,“先王”指的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 7个圣人,“先王之道”是他们创造出来的,所以“先王之道” 又叫做 “圣人之道”。“先王之道”也就是安天下的“道”。体现“先王之道”的是“物”。所谓“物”,指的是礼、乐、刑、政。离开礼、乐、刑、政,就无所谓“道”。为了安天下,为政者本人的道德修养是根本,而这种道德修养必须出于安天下的心愿,这就是仁。“先王之道” 以仁为主。 中国的六经记载了“先王之道”,所以学习“先王之道”的方法是直接钻研六经;而要正确地理解六经,必须通晓汉语古文辞,弄清楚“先王”施政时的种种事实。学问之道,以信圣人为先。宋儒不懂古文辞义,用当时的辞义去解释六经,牵强附会,杜撰出“先王”、孔子所没有的,不符合“先王之道”的性理学。“理”是无形的,因而是没有准则的;“天理人欲”之说也没有准则。“先王”之教,以“物”不以“理”。宋儒认为人的气质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其实气质是先天的本性,绝非人力所能改变;一般人通过学习可以成为仁人,但是不可能成为圣人。另一方面,徂徕主张顺天命,并且认为天和圣人之心都是不可知的;为了统治人民而祭祖、向鬼神问卜也是必需的。租徕思想上的矛盾,反映了德川时代朱子学以至整个儒学思想体系开始分崩离析的状况。但是,他声称“道”──文物制度可以由圣人创造,否定了宋儒关于“道”自然地与天地共存的传统观念,区别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不同规律,这一点在当时的日本具有重大的意义。他的整个学说,是日本儒学史上罕见的、具有创造性的思想体系。它出现在日本封建思维方式开始让位于近代思维方式的历史转折时期,虽然以古学为名,实际上却蕴藏着日本近代思想的一些萌芽,成为日本近代思想的一个出发点。
朝代/国别:日本
创建时间:享保5年序1729
版本:刊本
作品信息 :享保庚子冬十一月南郭复元乔序。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