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茅君骑鹤

【典源】 晋·葛洪《神仙传·茅君》:“茅君者,幽州人,学道于齐,二十年道成归家。……茅君在帐中,与人言语,其出入,或发人马,或化为白鹤。”南朝梁·陶弘景《真诰·稽神枢》:“句曲山,秦时名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汉有三茅君来治其上,时父老又转名茅君之山。三君往曾各乘一白鹄,各集山之三处,时人互有见者。”李道《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令真君传》:“真人姓茅,讳盈,字叔申……父祚有三子,长子讳盈,字叔申; 次子讳固,字季伟; 小子讳衷,字思和。……盈时年十八,遂弃家委亲,入于恒山,读老子《道德经》及《周易传》,采取山术而饵服之,潜景绝崖,素挺灵岫,仰希标玄,与世永违。……遂归句曲,邦人因改句曲为茅君之山。时二弟在官,闻盈去迹渺近,白日神仙,乘飞步虚。……于是并各弃官还家,……以汉元帝永光五年三月六日渡江求兄于东山,遂与相见,悲忻流涕,告二弟曰:‘悟何晚矣?’二弟跪曰:‘固、衷顽下,不达道德、愿赐长生,济弟之元。’盈曰:‘卿已老矣,欲难可补复,纵得真诀,适可成地上仙耳。’……于是并教二弟服青牙,始生咽气液之道。……父老歌曰:‘茅山连金陵,江湖据下流。三神乘白鹤,各治一山头。召雨灌旱稻,陆田苗亦柔。妻子咸保室,使我无百忧。白鹤翔青天,何时复来游。”

【今译】 汉代茅盈字叔申,年轻时即弃家学道,二十年后学成,可以化为白鹤。他栖止于句曲山,当地人将山改名为茅君之山。他的两个弟弟茅固、茅衷,本来作官,听说其兄已经得道成仙,于是弃官还家,渡江寻兄,与茅盈相见,茅盈说:“觉悟得为何这么晚?”二弟跪下说:“悟性低下,不明白道家之理,现在希望赐以长生。”茅盈说:“你们已老,难以补救,只能做个地上仙人了。”于是教给二弟服食炼气之术,也成为仙人。常乘白鹤 (鹄) 往来。世人称为三茅君。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求仙学道,得道成仙; 或咏茅山仙事。

【典形】 茅固、茅家兄弟、茅君、茅山鹤、茅仙、三白鹤、三茅、叔申、茅山道士、三君、茅君洞、三茅洞。

【示例】

〔茅固〕 唐·赵嘏《山阳卢明府以双鹤寄遗》:“茅固枕前秋对舞,陆云溪上夜同鸣。”

〔茅家兄弟〕 唐·储光羲《题茅山华阳洞》:“玉箫遍满仙坛上,应是茅家兄弟归。”

〔茅君〕 唐·王勃《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茅君待客,自有金坛; 王烈迎宾,还开石架。”

〔茅山鹤〕 元·萨都拉《送李恕可入京》:“借得茅山鹤,随风飞上天。”

〔茅仙〕 唐·顾况《山居即事》:“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

〔三白鹤〕 元·萨都拉《赠刘云江尊师》:“拟借茅君三白鹤,乘风骑到玉皇家。”

〔三茅〕 唐·陈陶《怀仙吟》之二:“试于华阳问,果遇三茅知。”

〔叔申〕 清·钱谦益《茅山怀古》之一:“叔申即来游,二弟亦至止。”

茅君骑鹤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