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口若悬河

    亦作“口似悬河”、“口如悬河”。比喻能言善,讲话滔滔不绝。后也含华而不实,夸夸其谈之意。典出晋郭象事迹。郭象(?-312年),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西晋著名哲学家,曾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郭象喜好研究《老子》、《庄子》,擅长清谈高深玄妙的哲理,口才又很好。司徒王衍也爱清谈,很欣赏他,常对别人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大河由高处顺流而下一样,河水倾泻没有枯竭的时候。”

【出典】:

    《晋书》卷50《郭象传》1396页:“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例句】:

    宋·赵蕃《赠耆英见过四首》其一:“髯曾暇能过我,诵诗口若悬河。” 宋·贺铸《小梅花》词:“缚虑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元·无名氏《桃花女》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则你那口似悬河。”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得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清·黄遵宪《纪事》诗:“开口如悬河,滚滚浪不竭。”


主谓 说话像流水般滔滔不绝。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辩。语本《世说新语·赏鉴》:“五太尉(衍)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柳建伟《天凉好个秋》:“芸生读过大学,讲起话来~,能把字写得比斗还大,……”△用于描写善于言谈的人。→滔滔不绝 振振有词 喋喋不休 ↔噤若寒蝉 哑口无言 隐约其辞 守口如瓶。也作“口如悬河”、“口若河悬”、“口似悬河”、“谈若悬河”。


解释 说话像河水下泻,滔滔不绝。本来是个褒义词,形容能言善 辩。后来常用为贬义,形容人夸夸其谈,不着边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 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郭子玄即西晋时玄学 家郭象,字子玄,河南洛 阳人。他小的时候就很有 文才和思想,喜欢研究老 庄学说,善于清谈,曾经 为《庄子》一书作注解, 流传至今。当时的太尉王 衍常称赞他说:“听郭象 说话,就如同高挂在天上 的黄河在往下泻水,灌注 大地而不见枯竭。”

郭象闲居在家时,以写 文论道的方式自得其乐。后 来征召为司徒的佐官,逐渐 升迁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的黄门侍郎。东海王司马越 把他引纳为自己的太傅(辅 导太子的官)、主簿(魏晋 时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 与机要,总领府事),特受 亲信和倚重。郭象担任要职 后,手握重权,在朝廷内外 声威显赫、气势逼人,使得 当时舆论哗然,到处都是让 他下台的声音。

近义 夸夸其谈

反义 笨嘴拙舌

例句

他不擅在大庭广众之下演 讲,小圈子集会时则口若悬 河。

口若悬河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