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死不瞑目

    瞑目:闭上眼睛。死时也不闭上眼睛。形容至死也不甘心。也用来比喻志向坚决。孙坚(155-191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县)人。汉灵帝时任长沙太守。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擅朝政,肆虐京都。诸州郡都起义兵讨伐董卓。孙坚也发兵,并屡败董卓,董卓对孙坚作战勇武很害怕,便派遣将军李催去收买孙坚,许以和亲,并对孙坚及其子弟封官许愿。孙坚不为所动。他对李催说:“董卓逆天意,行无道,颠覆汉朝王室,我如不能夷灭他三族,把他的罪行昭示于四海,就是死也不能闭上眼睛,怎能和他结亲呢?”

【出典】: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卷46第1097页:“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例句】: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疾益甚,叹曰:‘四患未除,吾死不瞑目矣!’” 宋·陆游《剑南诗稿·三三·七月下旬得疾,不能出户者十有八日,病起有赋》:“著书殊未成,即死不瞑目。”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觉得倘不将这药认作‘戒烟药水’,他大概是死不瞑目的。”


主谓 瞑目,闭眼。死了也合不上眼。谓人抱恨而死,心有不甘。语本《左传·文公元年》:“谥之曰灵,不瞑。”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觉得倘不将这药认作‘戒烟药水’,他大概是~的。”△多用于描写含恨而死之人。 →抱恨终天 ↔死而无怨 死亦瞑目 含笑入地 心甘情愿。也作“死不闭目”。


解释 瞑:闭,合上。死了也不闭眼。表示心事未了,死了也有遗 憾。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 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东汉末年,宦官和内戚轮流执政,朝廷腐败凋敝,百姓处于 水深火热之中,最终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董卓是西北地区甘肃临 洮人,他在征讨黄巾军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军队,盘踞 在河东地区,不肯接受朝廷的调度。后来,在宦官和内戚的斗争 中,董卓趁机带兵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此后董卓秽乱后宫、 放纵士兵草菅人命、搜刮民财、虐待大臣,引起了天下之人的公 愤。

汉灵帝死后,董卓专擅朝政,在京城骄横放纵。各州郡共同 起兵,推举袁术作为领导人,打算征讨董卓,孙坚也积极响应。 孙坚是孙权的父亲,当时地位尚低,他带领人马拜见袁术,袁术 上表推荐他担任破虏将军、豫州刺史。此后,在讨伐董卓的战争 中,孙坚勇敢坚定,多次失败后仍坚持战斗,终于在阳人(地名) 大败董卓的军队,杀死了董卓的大都督华雄。

阳人大捷之后,董卓对孙坚的勇猛顽强非常忌惮,打算收买 他。就派手下过来,让孙坚开列一个子弟亲信的名单,以便朝廷 按名单分封赏赐。孙坚义 正词严地说:“董卓违逆 天命,颠覆王室,大逆不 道。今天不诛杀你父母妻 子的宗族,不将你的罪行 昭示于天下,我死也不会 闭上眼睛。又怎会与你和 亲呢?”孙坚终因自己的勇 敢和坚定,成为吴国事业 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近义 遗恨终生

例句

素以“扭亏圣手”著称的 企业家向大家立下军令状:不 把化肥厂搞上去死不瞑目。

死不瞑目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