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菽水承欢

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注:豆类)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孔子回答子路道,吃着普通饮食,侍奉父母能使其欢喜,这就称做孝。后因用“菽水承欢”为家贫而能尽孝道的典故。

宋.陈亮《祭蔡行之母太恭人文》:“夫君既没,整齐家道,母子相与为命以致菽水之欢者,又数年于此矣。”


见“菽水之欢”。《儒林外史》8回:“晚生只愿家君早归田里,得以~,这是人生至乐之事。”


【典源】《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今译】 子路说:“贫困真是可悲啊。对父母活着没法供养,死了无法尽礼。”孔子说:“即使喝豆粥饮水,能使父母心情快乐,这也就是孝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晚辈奉养长辈,对其尽孝,使其快乐。

【典形】 承欢菽水、啜菽之欢、菽水、菽水承欢、菽水亲供。

【示例】

〔承欢菽水〕 清·王摅《送徐健庵太史还朝》:“承欢艰菽水,垂老历忧悁。”

〔啜菽之欢〕 唐·元稹《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贫则有啜菽之欢,仕则有捧檄之庆。”

〔菽水〕 宋·苏轼《过云龙山人张天檄》:“诗书膏吻颊,菽水媚翁媪。”

〔菽水承欢〕 唐·李商隐《祭韩氏老姑文》:“弓裘望袭,菽水承欢。”

菽水承欢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