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魂不附体

南史.徐嗣伯传》:“魂气飞越,不得复附体。”灵魂脱离了肉体。形容惊恐之极。《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风过处看时,也不见了酒保,也不见有酒店……諕得两个魂不附体。”《水浒传》九三回:“纽文忠吓得魂不附体,措手不及,被鲁智深一禅杖,连盔带头,打得粉碎,撞下马去。”《野叟曝言》四四回:“那和尚钵盂内放出许多毒虫猛兽,那道士葫芦内冒出许多烈火寒沙。说时便迟,那时却快。齐向素臣等身上张牙舞爪、鼓翅舒箝,趁着那沙威火焰,泼风也似的直罨过来,众人魂不附体、走投无路。”


主谓 魂,旧指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形容人情不自主。元·乔孟符《金钱记》1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也形容人十分惶恐。《水浒传》93回:“钮文忠吓得~,措手不及,被鲁智深一禅杖,连盔带头,打得粉碎,撞下马去。”也指人死亡。明·高濂《玉簪记·耽思》:“算来不得就好,必须打点些棺裳。一时~,大家哭得恓惶。”△贬义。用于表达人的失神或用作人死亡婉辞。→魂不赴体 魂不负体↔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也作“魂不著体”、“魂不着体”、“魂摇魄乱”。

魂不附体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