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桑间濮上

《礼.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桑间是古卫国地名,在濮水之上。古代男女常于此聚会,以歌谣赠答,这些情歌被称为“桑间濮上之音”,向被封建卫道者诬为“靡靡之乐”、“亡国之音”。后以“桑间濮上”为男女幽会之所。

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第三场:“我弹的不是靡靡之音。我唱的也不是桑间濮上之辞,我所弹的唱的就是我自己做的《胡笳十八拍》,是诉述自己的悲哀。”亦省作“桑濮”。


并列 桑间,古卫国地名,在濮水之上。原指淫邪音乐流行之地,后作男女幽会之所。语出《礼记· 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之阻,男女也亟聚会,声色生焉。”※濮,不读作pù。△贬义。大多指低级下流的靡靡之音。 →郑卫之音 ↔声振林木 声乐绕梁 响遏行云。也作“濮上桑间”、“桑间之音”、“桑间之咏”、“桑中之喜”。

桑间濮上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