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日削月朘

脧:缩减。日减月损,损耗越来越大。《汉书.董仲舒传》:“民日削月朘,寝以大穷。”唐.白居易《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下无安心,虽日督农桑之课,而生业不固;上无定费,虽日峻管榷之法,而岁计不充。日削月朘,以至于耗竭其半矣。”亦作“日朘月削”。《新唐书.萧至忠传》:“若公器而私用之,则公义不行而劳人解体,私谒开而正言塞。日朘月削,卒见凋弊。”宋.朱熹《条奏经界状》:“独此泉、漳、汀州不曾推行,细民业去产存,其苦固不胜言,而州县坐失常赋,日朘月削,其势亦将何所底止。”梁启超《俄土战纪叙》:“日朘月削,而不复能国其国也。”亦作“岁脧月削”。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卷四:“奈何子孙犹不知惜,今日割虎牢畀郑,明日割酒泉畀虢,文武境土,岁朘月削,至襄王之时,邻于亡矣。”


并列 朘,缩减。天天缩小,月月减少。形容损耗越来越多。语出《汉书·董仲舒传》:“民日削月朘,寝以大穷。”宋·司马光《论衙前札子》:“故置乡户衙前以来,民益困乏,不敢营生。富者返不如贫,贫者不敢求富,~,有减无增。以此为富民之术,不亦疏乎!”※削,不读作xiāo。△贬义。多用于描写侵占掠夺。→日销月铄 日销月靡 日削月割 ↔日积月累 日益月滋 日增月盛 日增月益 日引月长。也作“日朘月减”、“日朘月削”、“岁朘月耗”。

日削月朘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