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杜预沉碑

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沔水又东逕万山北,山上有邹恢碑,鲁宗之所立也。山下潭中有杜元凯碑,元凯好尚后名,作两碑并述己功,一碑沉之岘山水中,一碑下之于此潭。曰:‘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

又:“沔水又逕桃林亭东,又逕岘山东。山上有桓宣所筑城,孙坚死于此。……后人立碑于故处望者悲感,杜元凯谓之墯淚碑。……山下水中杜元凯沉碑处。”

晋书.杜预传》:“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晋.杜预好名,想把个人的事迹留传于后世,便刻碑两座,以记述自己的功绩。因虑及沧桑变化,遂将一碑立于岘山之上,另一碑则沉于万山之下。他想,将来即使有陵谷互变,仍能保证有一碑矗立于山颠,碑文所述之伟绩丰功将不泯于世。后以此用为刻石记功欲传后世的典故。

《城侍者岘山图》诗:“汉水沉碑安在哉?千年岘首独崔嵬。”


【典源】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注》:“沔 (mian) 水又东径 (经) 方山北……山下潭中,有杜元凯碑,元凯好尚后名,作两碑,并述己功,一碑沉之岘山水中,一碑下之于北潭,曰:‘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晋书·杜预传》:“ (杜) 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今译】 晋代杜预 (字元凯) 历任高官,文武兼备,功绩显赫。他欲留名于后世,于是将自己的功绩刻在两块石碑上,沉于汉水 (古称沔水) 水底 (一说其一立于岘山之上),杜预认为,自然界沧桑变迁,深谷或许将变为高山,以使后人知晓他的事迹。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缅怀前人业绩。

【典形】 碑沉汉水、沉碑、杜预沉碑、汉川沉、汉水沉碑、岘首沉碑、岘山汉水。

【示例】

〔碑沉汉水〕 唐·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之一:“铭勒燕山暮,碑沉汉水春。”

〔沉碑〕 宋·范成大《读史》:“汗简书青已儿戏,岘山辛苦更沉碑!”

〔杜预沉碑〕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柳遐墓志》:“张衡浑仪之后,即赋归田; 杜预沉碑已来,遂停乡里。”

〔汉川沉〕 唐·张九龄: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沉。”

〔汉水沉碑〕 宋·陆游《题城侍者岘山图》:“汉水沉碑安在哉? 千年岘首独崔嵬。”

杜预沉碑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