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意在言外

真意在言语、文辞之外。谓语意含蓄,让人自去体会其真正用意。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杜牧之》:“《宫词》云:‘监宫引出暂开门,随例虽朝不是恩,银钥却收金锁合,月明花落又黄昏。’此绝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下》:“李〔白〕则意尽语中,王〔昌龄〕则意在言外。”茅盾《蚀.动摇》四:“但县党部既然认为你仅仅是‘不孚众望’,那么,并非劣绅,亦就意在言外,你倒很可以出来活动了。”


主谓 真意在语言、文辞之外。形容文辞含蓄、意味深长。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杜牧之》:“此绝句极佳,~,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也。”△用于语言、文辞意味深长。→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也作“意在言表”。

意在言外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