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哄堂大笑

借指众人同时大笑。《红楼梦》第四一回: “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 ‘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 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 ●唐赵璘《因话录》卷五: 唐御史台以年资最高的一人主杂事,称杂端。平时公堂会食,杂端坐南榻,主簿坐北榻,不苟言笑。遇到杂端失笑时,在座的其它人都跟着笑,叫做 “烘堂” 。


偏正 形容整屋的人一起大笑。蔡敦祺《林则徐》上:“方才不知是谁讲什么笑话,惹得~。”△多用来形容笑。↔哑然失笑。 也作“轰堂大笑”。


“哄 ( hōnɡ) 堂大笑”指众人同时大笑。

同时大笑为什么称为 “哄堂”呢? “堂”,并非专指课堂,而是指一定的场合 ( 主要是内室场所) 。“哄”,《集韵·平东》: “叿……人声……或作哄。”

唐代御使有台院、殿院、察院三院,以年资最高的御使主持杂事,称之 “杂端”。每当公堂会食的时候,那是不准说笑的,只有“杂端”偶尔失笑,大家方可以跟着笑起来。这种情形便称为 “烘堂”。“烘”有渲染、衬托之意,大家之笑似乎衬托、渲染 “杂端”之笑,所以叫做 “烘堂”。事见唐·赵璘 《因话录·御使三院》及宋·曾慥 《类说》卷十四。不过,曾慥所引 “烘”作 “哄”,盖因“笑从口出”之故,因而改 “烘”为 “哄”吧。

哄堂大笑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