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味如嚼蜡

味道像嚼蜡一样。比喻没味道,没意思。多指诗文或说话枯燥无味。《楞严经》卷八:“于横陈时,味如嚼蜡。”清.叶燮《原诗》卷一:“本无奇意,而饰从奇字……味如嚼蜡,展诵未竟,但觉不堪。”也作【味同嚼蜡】。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九:“吾乡诗有浙派,好用代替字……善哉、吉了、白甲、红丁之类,数之可尽,味同嚼蜡。”《儒林外史》第一回:“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又有【味如嚼冰】。明.杨慎《升庵全集.卷七十五.蒋北潭戏语》:“盘殽陈前,味如嚼冰。”


主谓 像吃蜡一样没有味道。比喻没有滋味。语出宋·洪迈《野处类稿·书僧房》:“~那禁咀,茶甘未回君莫去。”《镜花缘》12回:“因燕窝价贵,一肴可低十肴之费,故宴会必以此物为首,既不恶其形似粉条,亦不厌其~。”△多用于描写文章或言辞枯燥无味。 →索然无味 平淡无味 ↔津津有味 饶有风趣 别有风味 脍炙人口。也作“味同嚼蜡”。

味如嚼蜡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