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卑躬屈节

卑躬:弯腰。屈节:丧失气节。形容谄媚奉承,毫无骨气。《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小兔子卑躬屈节,拿了愚表弟萧慎的名片。”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但到情急势迫的时候,他还能够对于贤能者去卑躬屈节,请罪求救。”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六》:“他在私人问题上善于自处,没有必要卑躬屈节地去要求人家帮助。”又有 ① 【卑躬曲己】。《魏书.李彪传》:“臣与任城卑躬曲己,若顺弟之奉暴兄。”


并列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丧失气节。委屈自己的气度。或以礼敬贤者,或以逢迎上官,做出毫无骨气的奴才相。或以诱敌。语本《汉书·兒宽传》:“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可是一看这场面,特殊隆重的气氛,颇有几分鸿门宴的味道,~的逢迎之中,隐隐透出一片杀机。”△贬义。用于形容谄媚、奉承。→奴颜婢膝 俯首帖耳 ↔宁死不屈坚贞不屈 不屈不挠 矢志不移。也作“卑躬屈己”、“卑躬屈膝”、“卑体屈己”、“卑体曲己”。

卑躬屈节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