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投梭

世说新语.赏誉》“谢公道豫章(谢鲲字幼舆,因曾为豫章太守故称)若遇七贤(三国魏末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相与友好,常宴集于竹林之内,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世说新语.任诞》),必自把臂入林”下注引《江左名士传》:

“鲲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迹逸而心整,形浊而言清,居身若秽,动不累高。邻家有女,尝往挑之。女方织,以梭投折其两齿。既归,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其不事形骸如此。”

晋书.谢鲲传》:“(鲲)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任性放纵)不已,幼舆折齿。’鲲闻之,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

晋人谢鲲放纵情性,风格不高,一次他挑逗邻家女子,女子投梭,打掉他两颗门齿。后因以“投梭”比喻女子贞洁自守拒绝男子的挑诱。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引自《太平广记》卷四八八。)

关于折齿,早见于《史记.邹阳列传》邹阳狱中上书:“范睢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故“折齿”又常喻指遭受挫折。


梭 ( suō) ,旧时妇女织布用的一种木制工具,两头尖,中间空、大,约半尺长。中间纡 ( yū) 子上穿纬线,在经线中左右梭动以织成布。

投梭”,指的是将梭子投出去,但它有个比喻意义: 表示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或调戏、骚扰。它源于 《晋书·谢鲲传》的故事。

晋代有个文人谢鲲,有点文人的气质与风度,他倾慕邻家高氏之女的美色,有天见邻家女子独自在织布,便上前进行调笑。谁知邻女不但漂亮、能干,而且知情达理,很有教养。见谢鲲那样轻薄无理, 便拿起梭子忿而朝谢鲲投去,谢鲲躲闪不及,门牙被打落了两颗。谢鲲满面羞惭,慌忙掩面而逃了。此事慢慢传开了,人们便以 “投梭”比喻女子的坚贞、对男子骚扰的抗拒。

“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元稹 《莺莺传》) ,此处“投梭”即此含义。

投梭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