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戴鸡佩豚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伉直,刚直),冠雄鸡,佩豭豚(豭豚,音jiā tún,就是牡豚,俗称公猪),陵暴孔子(陵暴,压迫欺凌,此当指言行粗鲁,对孔子不够尊重)。孔子设礼稍诱子路(设礼,以礼施教),子路后儒服委质(委质,归顺),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未作孔子的学生时,性格非常粗鲁,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武,表示崇拜强悍,他以鸡豚之形作为顶冠和佩戴的装饰品。“戴鸡佩豚”原来是示武的象征,后以此常指没有教养的人的一种装束和习气。

汉.王充《论衡.率性篇》:“世称子路无恒之庸人,未入孔门时,戴鸡佩豚,勇猛无礼,闻诵读之声,摇鸡奋豚,扬唇吻之音,聒圣贤之耳,恶至甚矣。”


见 “冠鸡佩瑕”。汉·王充《论衡·率性》:“世称子路无恒之庸人,未入孔门时,~,勇猛无礼。”

戴鸡佩豚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