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东倒西歪

时而倒向这边,时而倒向那边。形容行走时或站或坐时,姿势不稳,身不由己。也形容杂乱无章。元.无名氏《衣袄车》四折:“我这里步步刚捱,病身躯恰才安泰,行不动东倒西歪。”《醒世恒言》卷二九:“家人们不知为甚,吓得东倒西歪,儿啼女哭,没奔一头处。”《镜花缘》八四回:“满心烦闷,勉强应酬,偏又加上几杯急酒,等到宝云念完,这几位已是东倒西歪。”亦作“东歪西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三九回:“日暮挑灯闲徙倚,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及至归来沈醉矣,东歪西倒扶难起。”巴金《寒夜》七:“他东歪西倒地在人行道上走了一条多街,忽然想起了家。”亦作“西歪东倒”。《群音类选.粉蝶儿.咏两京新年风景世情》:“拄肚撑肠酒力催,西歪东倒脚高低。”


并列 形容支撑不住。费宏达《中国西部民俗风情三部曲·女人们》:“院子里满是人,拉闲话的,~睡的,嘟嘟喃喃念经的。”△用于描写势态。→东扶西倒 摇摇欲倒 风雨飘摇 ↔巍然屹立 正襟危坐。也作“东歪西倒”、“扶得东来西又倒”、“西歪东倒”。

东倒西歪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