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竭泽而渔

①泛指违反自然规律,肆意掠夺自然资源。《淮南子·本经训》: “逮至衰世……刳胎杀夭,麒麟不游: 覆巢毁卵,凤凰不翔; 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人械不足,畜藏有余,而万物不繁,兆萌芽卵胎而不成者,处之太半矣。” ②比喻谋虑不深而恣意攫取眼前利益。黄侃《钞票歌》: “尔来乱政思匪夷,竟向邻国呼庚癸。竭泽而渔鱼无劳,裔然大国皆赪尾。” ●《吕氏春秋·义赏》: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 ‘楚众我寡,奈何而可? ’ 咎犯曰: ‘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 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 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获不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文: 指礼乐的盛大。泽: 池泽。薮(sou): 水浅草茂的沼泽地。田: 通 “畋” ,打猎。偷: 苟且。城濮: 春秋卫地,在今河南范县南。咎犯: 即狐偃,字子犯。晋国卿。相传雍季曾以放干湖水捕鱼会使以后无鱼可捕为喻,劝说晋文公不可贪一时之利而行诈伪之道,损害晋国的长远利益。


见“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邹韬奋《经历》:“可是听老同学们说起做了‘优行生’可以得到免缴学费的优待,对于我当时~的苦况却不无小补。”


【典源】《吕氏春秋·义赏》:“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 (舅) 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今译】 春秋时,晋文公将与楚国在城濮交战,晋文公召见狐偃 (字子犯),问道:“楚众我寡,如何行动才能取胜呢?”狐偃回答:“讲求礼仪的君王不厌烦礼节,多谋善战的君王不厌烦诈兵之计。您采用诈兵之计就可以了。”晋文公把此意讲给雍季,雍季说:“把水泽淘干去捉鱼,怎能得不到鱼? 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 烧毁树林去捕野兽,怎能捉不到兽?而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诈的战法,虽然现在可得计一时,以后再也不能使用,因此这不是长久之计。”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 也比喻残酷榨取,尽其所有。

【典形】 竭泽心、竭泽渔、虞竭泽。

【示例】

〔竭泽心〕 唐·皮日休《药鱼》:“吾无竭泽心,何用药鱼药。”

〔竭泽渔〕 宋·苏轼《和陶拟古》之六:“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

竭泽而渔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