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反裘负刍

晏子春秋.内篇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者,息于途侧。晏子问曰:‘何者?’对曰:‘我越石父也。苟免饥冻,为人臣仆。’晏子解左骖赎之,载与俱归。”

又据汉刘向《新序.杂事二》说,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恃耶?’”

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为正,故“反裘负薪”者是把毛朝里穿的。穿裘毛朝里,既贴近身体,又减少磨损,故说“臣爱其毛”。魏文侯却从另一方面指出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后常用比喻愚昧或不知轻重本末倒置的行为。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连动 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怕皮袄的毛磨坏。原比喻穷困。后又比喻愚昧不知本末。《晏子春秋·杂上》:“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吕氏春秋·观世》:“晏子之晋,见~,息于途者,以为君子也。”△多用于轻重倒置方面。也作“反裘负薪”。

反裘负刍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