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祖龙

    祖:开始。龙:皇帝之象征。 此典暗指秦始皇。后以此典借指秦始皇;或形容秦始皇即将死亡。始皇帝三十六年(前211年),秋天,有使者从关东(今陕西潼关以东)夜间路过华阴平舒(今陕西华阴县西北渭水边上)道路,有一个人手拿玉璧拦住使者说:“替我送给滈(hào浩)池君。”接着说:“今年祖龙死。”使者追问原因,那个人忽然不见,丢下那块玉璧就走了。使者捧上玉璧,将经过情形上报。秦始皇沉默了许久,说:“山鬼不过预知一年之事情。”退朝又说:“祖龙,就是人的祖先。”分派御府审察玉璧,竟是二十八年(前219年)巡视时渡过长江所沉入水中之玉璧。此典又作“江使反璧”、“反秦璧”、“璧去滈池”、“滈池君”。

【出典】: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259页:“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古传水神名,借指秦始皇,因秦始皇自称以水德统一天下)。’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chén臣,同“沉”)璧也。”

【例句】:

    晋·潘岳《西征赋》:“忆江使之反璧,告亡期于祖龙。” 唐·李益《华山南庙》:“常闻坑儒后,此地返秦璧。” 唐·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明·陈子龙《登高丘而望远海》:“璧去滈池狐火红,玺归轵道鱼灯黑。” 清·顾炎武《华阴古迹》:“空留一片璧,为遗滈池君。”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148回:“欲望老太师奏闻皇上,废去制科,将坊间一切刻板,世上一切时文,俱付之祖龙一炬。”


【典源】《史记·秦始皇本纪》:“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 (wei) 滈(hao)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汉书·五行志中》亦载,文有不同。

【今译】 秦始皇三十六年秋天,有使者从关东夜间经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手持玉璧拦住使者说:“替我把璧送给滈池君。”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要问问什么意思,其人忽然不见,只留下玉璧。使者回朝报告秦始皇,并将璧奉上。始皇沉默了许久,才说:“山鬼也就知道一年的事。”退到后宫又说:“祖龙,就是人中的领袖吧。”命有关官署考察玉璧,原来是二十八年渡江时所沉的璧。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秦始皇; 或形容秦灭亡事。

【典形】 璧去滈池、返秦璧、滈池君、江使反璧、祖龙、璧遗滈池君、璧随山鬼。

【示例】

〔璧去滈池〕 明·陈子龙《登高丘而望远海》:“璧去滈池狐火红,玺归轵道鱼灯黑。”

〔返秦璧〕 唐·李益《华山南庙》:“常闻坑儒后,此地返秦璧。”

〔滈池君〕 清·顾炎武《华阴古迹》:“空留一片璧,为遗滴池君。”

〔江使反璧〕 晋·潘岳 《西征赋》:“忆江使之反璧,告亡期于祖龙。”

〔祖龙〕 唐·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祖龙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