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三镜

《佩文韵府》卷八十九“三鉴”下引《荀子》:“君子有三鉴:世、人、镜鉴。前惟顺,人惟贤,镜惟明。夏商之衰,不鉴于禹、汤也;周、秦之弊,不鉴于民下也;侧弁垢颜,不鉴于明镜也。”

北堂书钞》卷一三六汉.荀悦《申鉴》曰:“君子有三鉴:鉴乎古,鉴乎人,鉴乎镜。”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太宗谓梁公(房玄龄)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亡一镜矣。’”(见《顾氏文房小说》第一册)

新唐书.魏征传》、《旧唐书.魏征传》及《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太宗贞观十七年都有类似的记述。

所谓“三镜(或作鉴或鑑)”是指可以鉴正政令言行仪容的三个借鉴。唐太宗所说的“三镜”,铜镜为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了解并接受历代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以人为镜,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中,可以总结自身言行的得失。借古鉴今,借人鉴己,这些对于一个人从政立身,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诗经.大雅.荡》中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汉书.寇恂传》中说:“董崇说恂曰:‘萧何守关中悟鲍生之言而高祖悦,今君当以前人为镜。’”这些都是重视借鉴的言论。“三镜”常用为治理国家,立身行事借鉴的典故。

宋.张舜民《谢赐资治通鉴表》:“远追三镜,坐振四经,顾一介之靡遗,与群贤而共乐。”

三镜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