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三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自魏初徵士燉煌周生烈(裴松之按,此人姓周生名烈),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后裴松之注引《魏略》:“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指苦于没有时间)。’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少从遇学,无传其朱墨(指在所读的书上用朱笔墨笔所作的批点,此指朱墨别异的著述)者。”

董遇勤奋好学,一点空余时间都不肯白白渡过。他所说的“三余”是指“冬天”,“夜间”和“阴雨天”。

后因以“三余”泛指空闲时间。

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序》:“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

三余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