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中流砥柱

    砥柱,亦作底柱,山名,屹立在三门峡附近的黄河中流。故常用中流砥柱以比喻能担当重任、支撑危局的个人或集团。齐景公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都有勇无谋,不懂礼仪。晏子设计使景公馈之二桃,让他们以次表功食桃,而使其争功自杀。其中古冶子在表功时说,我曾追随国君渡河,忽有一个大鼋从水中跃出,衔住国君马匹进入砥柱山下的激流之中。是我下水与之搏斗,历尽艰险,才杀死了大鼋。

【出典】: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当其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

【例句】:

    南宋·朱熹《朱文公集》卷24《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屹然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元·丁鹤年《自咏》:“长淮横溃祸非轻,坐见中流砥柱倾。”


偏正 中流,河流的中央;砥柱,山名,指河南三门峡东,屹立于黄河激流之中的砥柱山。比喻坚强且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力量。语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张平《抉择》:“这些本应是国家~的工人们,他们本身的抗灾能力竟会是如此的微弱,如此的不堪一击?”△褒义。多用于描写在重大事件中起关键作用的人。也作“中流底柱”、“砥柱中流”。


解释 砥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东,屹立在黄河激流中。比喻坚 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出处晏子春秋·谏下二四》:“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 入砥柱之中流。”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春秋时齐国的三位勇士,力大无比、 武艺高强,他们同时为齐景公做事。齐国的国相晏婴欲图谋除掉他 们,又畏惧他们的勇力,就让景公赏赐给他们三人两个桃子,让他们 三人各自叙述自己的功劳,功劳大的才可以吃。

公孙接仰天而叹说:“晏子真是一个聪明人啊!他让国君用这种 方法比试我们的功劳。假如不要桃子,会让人觉得无勇。但是人多桃 少,确实必须比试功劳的大小才能决定谁吃桃子。我有一次杀死过 大力怪兽、两次杀死过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是无人可比的,可以吃 个桃子。”说完他就拿了一个桃子走开了。

田开疆接着说:“我两次拿着兵器打退了军队!像我这样的功 劳,也是无人可比的,也可以吃个桃子。”也拿走了一个桃子。

古冶子也接着说:“我曾经跟着国君渡黄河,一只巨鳖咬住左边 拉车的马,拖入了河中激流。那时我年纪尚幼,不会游水,就憋着气 沉到河底,逆流而行百步,顺流而行九里,找到巨鳖,然后杀死它。左 手拿着马尾巴,右手举着大鳖头,像白鹤冲天一样跳出河面。渡口的 人都说:‘黄河之神来了。’像我的功劳何人可比?你们两个为什么不 把桃子给我拿回来?”古冶子边说边抽出宝剑站起来。

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确实不如你勇敢,功劳也没你大。拿了 桃子不让,这是贪婪;贪婪、抢功却还不死,更是无勇啊!”说完都把 自己拿的桃子放了回去,然后自刎而死。古冶子说:“他们两个为分 桃子这件事死了,我却独自活着,这是不仁;用言语羞辱他人、夸耀 自己,这是不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遗憾还不死,这是没有勇气。他 们两人为了这事已经死了,我难道能自己独占桃子、独自活下去 吗?”说完,古冶子也把桃子放回去,自刎而死了。

中流砥柱相关


每日一字一词